虚拟养老院 ,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60多岁的徐阿姨是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新住户”,入住后她自称心情放松了很多,“老伴发病不用再害怕了,给养老公司打个电话就有人帮忙送医院,每天助老服务员会过来帮着打扫卫生,收拾家务。”她说。
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开创的“虚拟养老院”,通过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满足了老人无需入住养老院,便可在家享受到专业化和标准化养老服务的要求。
2017年2月22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前往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虚拟养老院”仍需政策扶持
2007年,全国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诞生,为2.6万名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据江苏省老龄办资料显示,目前江苏省已建成95个“虚拟养老院”,已辐射全省90%以上的养老服务对象。
车晓端认为我国“智慧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养老’要在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设立准入门槛、加快搭建平台、整合提升服务资源等方面下大气力。”她说。
在“虚拟养老院”受到老人欢迎和社会各界认可的同时,其发展推广受到制约,餐食质量不稳定、企业退出、人才流失等问题日渐显现。随着参与老人的增加,大部分“虚拟养老院”在管理、运作模式、资金投入等诸多问题上也面临着挑战。
车晓端建议,政府应对“虚拟养老院”建设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并把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此外,政府还应对‘虚拟养老院’服务项目的加盟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由民政、工商、税务三部门协商制定优惠政策,酌情减免税费,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虚拟养老院’,打造全民养老的新模式。”她说。
车晓端还建议在发展“智慧养老”的过程中加强医养结合政策的落实。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将医疗、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家庭。”车晓端表示,通过“虚拟养老”的模式实现居家养老的全覆盖,同时结合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样三种养老模式互为补充,实现一个大养老服务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一份关于“智慧养老”的提案
据2016年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22亿。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并且,我国养老方式主要为居家养老,比例高达96%。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车晓端曾做过人口工作,她告诉中国网记者,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很需要进一步重视养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怎么能够运用新的方式,进行‘智慧养老’,让养老工作跟社会的发展同步,是需要探索的。”车晓端说。
车晓端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的一份提案《推进“智慧养老”工作探索中国养老新途径》中写道:“‘智慧养老’作为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性,代表了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也是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出路。”
车晓端介绍,绍兴作为深化全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正在进行探索。2016年8月,浙江省发布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等7项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基本建立健全了养老服务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虚拟养老院’只是‘智慧养老’的一个层面,‘智慧养老’包括设施、理念及方式,它不是一个点一个线,是立体的、多角度的。” 车晓端说。
“智慧养老”实践不断加快
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关于“智慧养老”的实践正在加快。
截至2015年底,兰州市已初步形成“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相继出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补贴、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组织评定等标准和办法。
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2016年初,商务部公布的主抓工作中重点提到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养老健康等服务市场多层次发展。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未来10到15年将是‘智慧养老’、信息化养老等新形式的‘科技养老’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希望能够通过摸索和实践,真正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服务优质高效的‘虚拟养老院’。”车晓端说。
传统
中国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养老模式无外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中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约为1%,以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让绝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中对家庭养老情有独钟。
老龄化
2009年城关区计划将1200位老人纳入虚拟养老院,2010年计划将这个数字增至7500人仅城关区,老年人的数量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兑换成具体数字的话,就是每年要增加5000到6000老年人,老龄化速度很快。再加上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具有特殊性,所以虚拟养老院就需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仅以苏州为例,当前,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数正以每年4.5万到5万的数字在增加,预计到2010年,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将达到125万。沧浪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5821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远远大于国际通行的社会人口老龄化10%的比率。据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
模式问题
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不仅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也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随着“4+2+1”家庭的增加以及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老人养老和子女时间、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愈发凸现,致使家庭养老出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而机构养老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养老设施、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出现人多院少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收费与管理质量等问题,让一些养老机构陷入了“人去院空”的窘境。显然,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都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想了解更多?
快来扫码!
那就赶紧来加入QQ群吧
【统考E免费直播课观看群】
611504799
【医疗卫生图书增值群】
227544954
【中公医疗卫生题库群 】
439583437
【中公医疗卫生交流群】
332495596
【中公医疗护理专业】
433846360
群里不定时发放福利
有问题请联系中公卫生人才
微信公众号ID:
yixu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