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素养】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为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使公众具备甄别权威健康信息的能力,潮安卫生计生微信公众号从3月24日起推送《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健康素养66条)。欢迎您的阅读!


什么是健康素养?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介绍说:“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是不是能够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需要而主动获取信息,或者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健康素养66条涵盖了健康的理念、健康的知识和基本的健康技能。

健康素养

0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      适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这个定义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误区1

我身体很健康,几十年没吃过药,没打过针。

专家解读:健康并不是靠自我感觉来衡量,也会有紧张、压力等负性情绪、情感以及心理压力,还可能遇到对工作、生活环境的暂时不适应,一个人很难长期保持完满的健康状态,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没吃药没打针不代表身体很健康。

误区2

能吃能睡就是健康!

专家解读: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健康至少应包含四个标准:一是躯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二是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是社会适应健康,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四是道德健康。


健康行为

1)保持行为的有利性:即行为表现对自身、他人、环境有益;

2)保持行为的规律性: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3)保持行为的符合性:即行为表现可被自己、他人和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4)保持行为的有利性:如语言表达行为、情绪行为、工作行为等与自己意愿一致性;

5)保持行为的同一性:表现为外在行为与内在思维动机协调一致,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冲突;

6)保持行为整体和谐性:即个人行为具有的固有特征,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表现出容忍和适应。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衡量自我健康的10个具体标志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为您带来健康和幸福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