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微课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逐条解读——第四课

为更好的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把其中的内容为大家逐条解读,力求使更多的居民能理解和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促进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为健康兰溪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四课

(10-12)

  

10

艾滋病乙肝丙肝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被感染的血液经皮肤和粘膜暴露而传播。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和针具、输入被感染者的血或血成分、移植感染者的组织或器官可造成传播;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纹身和针刺也可能引起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指(异性或同性)无防护性行为引起的传播,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就会由于生殖体液的接触而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感染病毒的母亲经胎盘或分娩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以通过哺乳传给婴儿。



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都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一般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11

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痰中有结核菌的病人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结核菌会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飞沫的空气,结核菌就会进入体内。结核菌进入人体并不一定致病,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结核杆菌的毒性很强时,才可能引起结核病。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才有传染性。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排菌肺结核患者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



为预防结核病,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健康人感染结核杆菌,大多是通过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而引起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卡介苗。平时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阳光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紫外线照射只需要10~20分钟即可杀死结核菌。工作、生活场所要注意通风,勤晒被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应当积极进行正规治疗,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必要时应佩戴口罩,不要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或手绢捂住口鼻。




12

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十字原则。

早期:就是早诊断、早治疗。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肺结核病灶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病情从轻到重,所以,早期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有助于减少排菌患者对周围人的传染风险。

规律:指的是要在结核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只有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杀灭结核菌;如果治疗不规律,间断用药,容易造成耐药。

全程:初治肺结核规范治疗时间是6个月,复治要8个月,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2~3周后,大部分结核菌被杀灭,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结核菌存活,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停药,只有坚持用药治疗满疗程才有可能充分杀灭体内的结核菌,取得治疗的成功,减少复发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坚持全程用药。

联合:由于结核菌是一种很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所以抗结核治疗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既能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又可避免耐药产生。

适量: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抗结核药物也不例外,有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药物剂量不能过大,但如果剂量过小,药物又不能有效杀灭结核菌,影响疗效,还容易造成耐药,所以,必须遵循医嘱服药,那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来计算的,患者自己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来源:健康兰溪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