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自闭症的干预与融合”,旨在倡导社会重视自闭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同时为自闭症患者创建平等、宽容的社会融合环境。
数据显示,自闭症发生率大约为1%,在我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的少年儿童的数量超过200万,每年将新增自闭症儿童数量超过16万。统计还不包括很多自闭症家庭,隐蔽的患者还远不止这个数。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通常难以进行语言交流,终身不能和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
自闭症是因基因导致的终生疾病,目前没有有效药物治疗,被世界公认为“精神癌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儿童无法融入幼儿园、学校学习生活,成年后无法自理自立、终生需要监护,一个自闭症孩子对家庭的影响持久而严重,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放弃工作来照顾一个自闭症孩子。
目前,各国从事自闭症研究者一致认定,对发现自闭症表象的孩子,及早进行行为习惯干预和重建,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那么,新生儿成长的最初24个月里,作为养护人的父母需要对孩子哪些现象给予关注和警惕?
呼唤名字,孩子回应很少,多是自顾自玩。带到户外,孩子会一直在马路上、商场里自顾自跑,不能够停下来等待大人,也无法叫回,直到追上抱起才能停下。
误区:会被误认为孩子学走路比较兴奋或者难带。
02
踮脚尖走路。孩子日常行走时习惯脚后跟不落地,踮着脚尖走、跑。
误区:会被误认为孩子可爱。
03
眼神飘忽,和他人没有眼神交流。在任何环境中都没有陌生感、没有危险意识。
误区:家长和孩子非常亲昵,有的家长自身也有不关注外界的习惯,很难留意到这个细节。
04
语言发育明显迟缓,表达需求时直接用手拉着大人的手指向他所需求的物品。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有主见、聪明。
05
兴趣刻板狭隘。同一类事物会无休止玩下去,过分喜欢玩小汽车、玩水、玩识字卡片、玩写字,反复看电视广告。
误区:初期给人印象很专注,貌似很聪明。
06
不听指令。除了极少数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事物之外,大人无法指挥孩子完成简单的配合、互动,孩子自己没有执行能力。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调皮、不听话。
07
莫名笑或哭。随着年龄增大,孩子无由来的笑或哭的频次越来越频繁,且不分场合,无法控制。
误区:24个月以下的孩子笑起来非常可爱,家长不会太留意。
08
和家人、同龄孩子没有交流互动。在人际交流中,需要孩子拥有对他人的观察、关注、理解能力,理解一些基本交往规则,比如轮流、等待、交换等。
误区:家长会误把孩子的主导需求性表达当成交流。
09
没有模仿能力。孩子不能够跟随老师学习任何需要模仿的事物。
误区:模仿能力的缺失一般要在孩子送到幼儿园才会被发现。
10
自闭症一般会伴发多动,孩子无法安静坐好或站好。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活泼可爱、身体健康。
11
无法控制大小便。有相当数量的自闭症儿童,2周岁都无法控制大小便。
误区:家长过分照顾,容易忽略这项能力的缺失。
12
情绪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自闭儿童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会无缘由的哭闹,自控力差。
误区:会被以为孩子难带。
13
有经常性的睡眠障碍、肠胃消化问题。
误区:会被单一地认为是器质性问题。
14
有认知障碍、数字障碍,身体不协调、精细动作笨拙现象比较明显。
误区:会被认为“贵人语迟”。
15
没有亲密感。对父母没有正常的依恋和亲密。天天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孩子熟视无睹。
误区:会被认为孩子性格使然。
每个自闭症孩子表现都不尽相同。但大多有以上15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如果有孩子符合特征超过50%以上,就要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去医院筛查。不要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事,一味被动等待。特别是在大城市,因为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居环境和从前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链接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公共环境中的包容性也不容乐观,孩子自然的成长交往环境已缺失。
所以,一旦在幼时被公共环境边缘化的孩子,家长期待通过环境自然修复孩子自身成长中的缺失,基本不会实现。还有,不要轻易对孩子某项特长沾沾自喜,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未来孩子要经过大量的学习,才能胜任成年后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孩子成长初期,听指令的能力最为关键。不会听话、无法听懂话的孩子无法了解周围的社会,无法跟随学校老师的思路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就会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存在缺损。
家长要注意,在孩子养育中,不要以孩子为中心过度服务,不要盲听盲信“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孩子守规矩、有礼貌、懂规则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来源:新华网 山西日报
玉环县人民医院
微信号:yhrmyy
投稿邮箱:
yhrmyyy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