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对疾病的预防也意识也增强不少,肺癌是如今危害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很多人认为45岁以上的男女都应该定期的去筛查自己的肺部,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且肺癌晚期会导致很多的并发症,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那么肺癌并发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1、局限性喘鸣音:为局限性哮鸣音,多在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3、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测眼球凹陷,上脸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4、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上肢放射状炒热疼痛。
5、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X线透视示膈肌矛盾运动。
6、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节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8、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9、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精神异常等。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早、中、晚期,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不能预防远处转移,因而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能使肿瘤缩小或消减癌细胞,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那么肺癌并发症需要如何处理呢?
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之一,肺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肺癌并发症的出现无疑给后期的治疗增加了难度,甚至部分患者会死于并发症。因此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如何预防肺癌并发症?常见的肺癌并发症以及防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股动脉穿刺技术是一种创伤性方法,可对局部血管特别是动脉造成损伤,比较容易引起肺癌并发症。
防护措施:①术前可对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②术后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cm处止血20分钟。③加压包扎,并以1.0kg沙袋压迫止血6小时。④术后必须卧床24小时,术侧肢体制动,向患者解释伸直的重要性。
2)动脉栓塞: 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栓塞,穿刺口包扎过紧,血液淤滞,也会形成此种肺癌并发症。
防护措施:①术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内皮。②术后1小时,每隔半小时拿起沙袋5分钟。③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每15~30分钟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④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并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
3)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也是肺癌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肺癌化疗药物可损伤脊髓或者使脊髓根动脉水肿。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
防护措施:①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②嘱患者15~30分钟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或针刺皮肤上下平面有无感觉异常。③观察患者有无尿潴留。④备好血管扩张剂。
4)褥疮 :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平卧24小时,受压部位毛细血管微循环受阻,产生局部缺血,若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
防护措施:①术前给患者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②将手平伸于受压部位,用手掌环形按摩皮肤1次/小时。③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拭汗液。
5)肺癌术后感染: 由于术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易发生感染。
防护措施:①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少于500/m
3
。②加强无菌观念,并限制陪床探视人员。③做好口腔护理,饭后漱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④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⑤、可在术后服用一些相应的药物,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6)癫痫:癫痫是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后常见的症状。
防护措施:癫痫发作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和裤带,牙垫置于患者上下磨牙之间,取下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专人守护防坠床,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发作后保持环境安静并保暖。
7)偏瘫及失语:肺癌脑转移可引起中枢神经损伤,造成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
鼓励患者多说话,激发语言功能锻炼,失语者每日通过听广播、读报、对话等进行语言训练。嘱家属多与患者交谈,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交谈不少于20分钟。对于偏瘫患者每天进行瘫瘫肢体的被动活动和按摩,按摩幅度从小到大,力度适当,避免引起患者疼痛,按摩后将患肢置于功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