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糖友讲了这样这样一件事。
他身边一个教授,十几年的糖尿病史,教授平时一惯举止优雅、做事有板有眼、着装得体。有一天早上身体不舒服没吃早饭,为了坚持把上午的课讲完就忍着饥饿没有停下讲课,结果课间时忽然脱下衣服到半裸的状态狂奔,大家一下子不知所措直接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后几经周折,诊断是低血糖引起的怪异行为。
糖友很诧异:低血糖太可怕了!我都不敢想,怎么会这样!?他接连问了我几个有关低血糖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回复。
饥饿、心慌、手抖、出虚汗只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还有一些经常被大家忽视的非典型症状,比如:1,类似癫痫的症状,牙关咬紧、手脚抽搐、意识模糊、严重时口吐白沫、眼睛瞪的很大、胸闷等。发病时间多是早上起床或疲劳的时候。
2,还有如前面教授一样类似精神疾病的一些怪异行为、有狂躁、面红耳赤等的表现。
3,有人呈醉酒状态,精神恍惚、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意识朦胧、会被误认为醉酒。
4,有的糖尿病人低血糖时还有目光呆滞,语无伦次、答非所问等反常行为。
健康人两天不吃饭监测血糖也是平稳的,因为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这套机制是以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来共同完成的。
先是激素调节,主要是胰岛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素释放;当血糖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另一类激素的释放。它们的协调配合使得人体血糖总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同样,神经在调节血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糖一定幅度下降,可以左右食欲。当血糖降低时就会有饥饿的感觉,身体发出“快提供能量”的信号。进食后血糖升高;到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大脑会发出叫食欲减退的指令。随着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血糖又一次下降……如此,人体一直处于这样的动态平衡中。
也有非糖尿病人也因为没吃饭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心慌、手抖等)这时吃点东西,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这种餐前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最早期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很大概率是因为患者有胰岛素抵抗,这也叫糖尿病前期,这种症状经常出现说明血糖调节机制已出现问题。
低血糖只是一个生化指标,指患者血糖水平小于2.8 mmol/,但不涉及症状的有无;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小于2.8 mmol/同时伴有临床症状;
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此时血糖可以低于2.8 mmol/,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 mmol/。所以低血糖和低血糖症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 2.8mmol/L;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血糖≤ 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有一些是因为糖尿病病史较长,出现了自主神经病变,降低了他们交感神经的敏感性,因而缺乏对低血糖的感知,常常一旦发生低血糖就表现为昏迷,后果很可怕。
对低血糖的感知减退的情况有:
1,多次发生过低血糖;2,平时血糖水平较低、一直控制良好;3,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特别是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4,老年糖尿病人或病史很长的人;5,处于应激状态或有抑郁倾向的患者;6,酗酒12小时内;7,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8,服用某些药品时,如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等。
糖尿病人凌晨1—3点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除了吃的少、动的多这些常见原因外,晚上血糖水平的不稳定性也是原因之一。虽说按固定的治疗方案治疗,晚上用定量的药物,进定量的食物,但出于能够引起血糖变化的多种原因,每天用药、进食后的血糖控制效果并不是一样的。晚上睡前血糖控制达到理想,但血糖经不起夜间的再次下降,随着药物发挥作用就会出现夜间低血糖。
所以,如果在睡前监测血糖低于5mmol/L就要在睡前少量加餐后,如果是老年糖尿病人,睡前低于6mmol/L最好也要微量加餐。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