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可能也看到了这条新闻:
文中提到:
“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注:没说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
这被认为是一举攻克了“癌症早发现早治疗”难题。
转载+点赞
新闻经国内各大权威媒体都转载后
读者纷纷点赞“厉害了我的国”!
质疑的声音
不过,在网友纷纷表示惊喜的同时
也有不少网友对标题产生质疑
对此,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不太严谨
“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
真相
媒体过度吹捧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2013年宣布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今年,这种试剂盒获得了欧盟的准入许可,这也是“一滴血可测癌症”被再度翻出来热炒的原因。
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肿瘤标志物,罗永章教授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确实是很大的成就。
在肺癌中,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灵敏度只有54%,符合率为66%;而热休克蛋白90α的灵敏度达到72%,符合率为75%,明显优于CEA。而在肝癌中,传统的标志物AFP灵敏度为53%,符合率为74%;热休克蛋白90α的灵敏度达到93%,符合率为92%。
问题出在哪?
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在接受《青年时报》采访时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不太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什么是“肿瘤标志物”,简单点说就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肿瘤刺激人体产生的物质。
通过一些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的确可以对人体癌变提供指示和判断,可监测肿瘤的进展和预后。但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这种判断通常需要与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苏丹教授强调:
现在全球公认的癌症诊断金标准还是病理学检测依据,无论什么指标,目前都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作为普通市民,要做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这依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筛查。
其实,如果记者编辑多留一个心眼,搜一下过往报道就该知道,早在2013年,罗永章教授本人就辟过谣:目前通过任何一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都不能确定检查者是否患有肿瘤。
医学上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需要医学专家们付出很大的努力。
媒体要做的,应该是和医学专家们沟通后,实事求是地,把医学进步到了什么程度的真相告诉大家。
夸大其词的宣传,只会引发人们对于医疗的过高期待,因此会增加一些医患冲突和医患矛盾,也会引起医生们对媒体的反感。
人类在攻克癌症难题的道路上还有很多路要走,远没有到一招诊断癌症、一招攻克癌症的地步,看似无害的吹捧,只会害了埋头苦干的科研、医疗工作者,让江湖郎中有可趁之机!
来源:天府早报
【四川卫生计生】
scweishengjisheng
卫生热线:12320
计生热线:12356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