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后特别是暴雨天气或者长时间连绵阴雨,养殖水体会发生很大变化,小龙虾极易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疫病蔓延而死亡。下面就雨天小龙虾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一个分析与分享:
下雨后特别是暴雨天气或者长时间连绵阴雨,养殖水体会发生很大变化,小龙虾极易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疫病蔓延而死亡。下面就雨天小龙虾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一个分析与分享:
一、雨天发病原因
1、水温。
对虾属于变温低等无脊椎动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降雨后温度降低,小龙虾摄食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率降低),生长减慢;同时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病。
2、pH值。
雨水通常为酸性,加之藻类光合作用降低,池塘pH值下降,盐度降低,温度变化幅度大。这些因素都会使小龙虾不能立即适应,容易发病,出现应激现象,导致死亡。
3、溶解氧。
雨水进入养殖水域导致养殖水体上下层交换,溶解氧含量低的底层水交换到表层水面,甚至淤泥被翻入水体中,容易引起水体溶解氧迅速降低而不能满足小龙虾生长的需要,也易引起小龙虾发病。
4、氨态氮与亚硝酸盐。
由于雨后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较低,且藻相菌相发生变化,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质无法正常进行氧化分解,会产生更多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当其含量超标也会引起小龙虾发病。
5、藻类与微生物。
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易引起藻类及微生物的死亡,净水能力降低,底质变臭,虾易发病。
6、毒素与有害菌。
很多虾农对前期死亡的青苔捞起后仍在塘边,降雨发生时,死亡青苔腐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毒素及附在池塘堤基上的细菌随雨水进入虾池,这些细菌碰上合适的位置,就会大量繁殖,迅速感染小龙虾,此时小龙虾容易出现黄鳃、黑腮、水肿、充血现象。
二、如何防治降雨对养虾的危害
1.平时尽量培养池塘水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即维持一定的肥度。这样,即使出现暴雨或连续阴雨,池塘水质也能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少小龙虾应激现象。
2.暴雨或连续阴雨过后,迅速调整水质。具体措施包括:
(1)排出部分上层水,由于水比重的关系,雨水一般分布在池塘上层。因此,应尽快排去该部分水,减少池塘水质变化。
(2)加入适量微生物肥水产品,防止pH值大幅下降。
(3)采取增氧措施,一方面增加水题含氧量,减少氨气;另一方面加快池塘水质混合,避免出现塘水分层现象。
3.雨后适当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可以及时杀灭水中细菌病毒,还能有效维护水色,将黄鳃、黑腮、肠炎等现象降至最低限度。
4.适当减少投饲,避免浪费,同时抑制氨气的增加。一般暴雨后,由于水质变化,小龙虾大量蜕壳,食量骤减,适当少投饲料也是正确的措施。
三、虾是‘‘饿’’死的
雨后死虾除了以上原因外,笔者经过这几年的跟踪发现,雨季容易死虾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虾被“饿”死的。当然也有少部分是“撑”死的,这里主要谈谈讲大部分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就详细分析一下虾是怎么被“饿”死的:
下雨天,大部分养殖户都会减少投喂量。下雨天减少投喂本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减少的量过大了。很多人直接减少50%,甚至干脆雨天不投。要是雨多下几天,就因为减少了那些投喂量导致以下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致使虾出现问题。
一、虾吃不饱,体质差,抗应激能力差,泼应激药作用也小,有些虾蜕壳不遂。
二、虾吃不饱,去吃池底的有机碎屑及藻类。吃池底的有机碎屑及藻类,如有观察台,此时可见虾便颜色是黑色及绿色。这种情况的结果是虾容易得肠炎。
三、下雨温度较低,光照弱,藻类繁殖慢。特别是遇到虾蜕壳时候要消耗大量的微量元素,藻类没有营养提供更长不起来,虾又在吃藻类,最终导致水变清或者浑浊甚至倒藻。藻类少了水体溶氧低了,致病菌多起来了,亚硝酸也高了。
归纳起来雨季死虾的原因是应激、蜕壳不遂、细菌感染、亚硝酸盐中毒、投喂不科学。
我建议大家要科学投喂,雨前改底增氧,既可以增加底部溶氧防止亚硝酸升高,又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还应该补充水体的微量元素,维持水体藻类生长需要,同时也是满足虾蜕壳的需要。这样水好虾壮,虾就可以安全渡过雨季。
文章来源: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