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世界高血压日】话说高血压的那些事


今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旨在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而设立

目前全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全国患者病人数达3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3000万人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高血压是心梗和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50%~70%的脑卒中及40%~50%的心梗都与高血压有关,致死致残率极高,给国家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这些人要监测血压

  约50%的高血压患者是无症状的,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正常成年人至少每2年测量1次血压;对35岁以上的患者,即使因其他疾病就诊,也应该测量血压;对肥胖患者、平时大量饮酒、饮食口味重的患者,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后颈部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测量血压,警惕是否是高血压所致的症状。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建议使用上臂式血压计。测血压前,应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喝茶,排空膀胱。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应间隔1至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毫米汞柱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患者早晚监测血压

  每天6时至8时和18时至20时测量血压,每次测2至3遍,取平均值。对于新诊断的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时,建议连续在家测量血压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2至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时,可以每周只测1天血压。

  高血压在中国现状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是最主要的居民死亡原因,每年与之相关的死亡人数高达1270万。在我国,随着疾病谱转变,心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不断上升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引起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攀升的根源,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但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预防与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以低盐、低脂、低热量,少甜少酒少饮茶即三低三少为原则。具体如下:

一、饮食有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可暴饮暴食。

二、平衡膳食:各种食物搭配合理,平衡膳食。

每天食谱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主食6—8两),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鸡、鸭100克,或鱼虾100克。其中鸡蛋每周4~5个即可)。

三、科学饮水: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四、饮食宜清淡:提倡素食为主,饮食宜清淡,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建议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建议植物油,少吃猪油、油腻食品及白糖、辛辣、浓茶、咖啡等。建议少量喝茶和适量饮酒。 

五、降低食盐量: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5克以内。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生活上做到调情志,益肾精,慎饮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高血压病病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我们的服务宗旨:耐心   细致   科学   共同参与!

阅读是种智慧,分享是种美德,你的一次分享也许正是你的朋友所需要的,你的一次转发,也许会帮助无数人.扫描或长按二微码,关注涞源中医院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