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
1
那么,端午节有哪些养生习俗呢?
吃粽子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效,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具有清热除烦、健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插艾悬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芳香化浊类中药,具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和菖蒲的确具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另外,艾叶、菖蒲还具有驱蚊的作用,慢慢让其燃烧驱蚊效果更好。中医以艾入药,具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原料。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作用。可见,古人插艾悬蒲是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的。
涂雄黄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具有杀虫作用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另外,还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佩戴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取2克,另外再加丁香1克。将这几味中药研成细末,放入布袋中,缝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效。
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具有滋补肝肾、壮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女性腰脊痛等症。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生活在气候潮湿地区的人,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