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夏至来临,最热烈的人间烟火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三候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1
 
夏至的食俗
夏至节气发展演变到明永乐和嘉靖年间大规模修建北京城时,封建朝廷密切结合皇帝祭祀天地、日、月神的需要,取我国最早测定出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大节气之日,祭祀天地日月神。并将这些活动皆入了“国大典”。封建朝廷是这样,京城百姓则是以“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这种生活习俗以示祭祀。中国地大物博,民风民俗也各不相同。下面来看看各地在夏至这天都吃些什么。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浙江绍兴  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
江苏无锡  麦粥,馄饨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山东  过水面,麦粒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1
 
夏至九九歌
我们很熟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关于冬至的九九歌,其实,夏至也有九九歌。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首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这是刻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一首《夏至九九歌》。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当然啦,我国地域广阔,民间各地流传的“九九歌”也不一定适用,但是入伏后,天气炎热,这是普遍的趋势。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一调二养三祛斑,美丽又健康

国药▪调经祛斑胶囊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400-811-1919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