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今天夏至 | 全家一定要这么做!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

夏至是夏天的第4个节气。此后气温炎热,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在湿热的环境中,机体一不适应就会发病,一定注意防暑;天地万物此时生长最旺盛。

祝福所有的朋友夏至安康,清凉一夏!




夏至时间

2017年6月21日

农历五月廿七  星期三

12:24:06

夏至民俗

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


夏至的习俗有祭神祀祖,消暑避夏,食夏至饼,吃夏至面等,用来祈求生活顺心、平安幸福。

夏至养生“八宝”


夏至节气您一定要多吃:

1、黄瓜

这个季节是黄瓜上市的旺季,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2、鲫鱼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

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3、木耳

  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4、鸭肉

四季之中,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

5、薏米

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品,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6、绿豆粥

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

不过注意: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少食用!

7、酸梅汤

酸梅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8、西瓜

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

夏天出汗多,随着汗水的排出,丢失的营养也多,适当吃些西瓜,不仅能补足丢失的水分,更能增加营养。

夏至养生


夏至您一定要这样做

1防中暑

炎炎夏日,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系统等都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暑。


2防空调病


头昏、手脚发软、喷嚏不断,都是患上空调病的主要表现。在密闭空间呆太久,人体容易出现缺氧现象。


3防热伤风


夏天也会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会出现流涕、打喷嚏、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4防心脏病


夏季天气闷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血液浓度上升,诱发心肌梗塞

同时,高温使人焦躁不安、心火旺盛,且夏季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不高等,这些都会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5夜卧贪凉


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生姜薏米饮:补肾降心火,健脾解暑

炒麦芽20克,生姜20克,薏米30克,山药20克,菊花5克,枸杞15克,绿豆30克,红糖适量,煮水饮用。



山楂汤: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山楂15克,酸梅50克,生姜20克,炒麦芽20克,加水煮软后放入白菊花5克,烧开后捞出菊花,再放入适量红糖,晾凉饮用。


荷叶茯苓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3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生姜20克,粳米或小米30克,红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加入白糖。

夏至养生

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注意保护阳气!

应晚睡早起!还应每日午休半小时,既避免午时的炎热又可以恢复精力。

中医还认为头部是阳气汇聚之地,所以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不可头对着窗户,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很严重。

养生专家表示,消除一天的酷热疲劳,最好的方法是洗温水澡。不仅可以“宣泄阳气”使皮肤清洁凉爽,还可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

夏至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体质寒凉,易生病的朋友可以多服用红糖姜汤水,祛湿排寒、温热暖胃。暑天服用可等到自然凉下来再喝。

夏至之后要防中暑,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这些气温较凉爽的时间段,在河边、湖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慢跑、做广播操为好。


最早最新的夏至祝福送给你


联系我们

电话:西关院区急救电话:7211111,北关院区急救电话:7223333
QQ:2729286823
微信:柘城中医院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官网:www.zcxzyy.com
邮箱:zcxzyybgs@163.com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