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天气是令人绝望的
三伏天“序曲”将过
“高潮”将至
即将迎来加长版三伏天的重头戏
——中伏
“火热”的日子远比想象中的难熬
这么热的天
中暑的人也越来越多
多地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
眼下正是热射病高发季
一不下心就可能真的被“热死”
我们先来看看两则新闻
苏州30多岁壮汉被高温“击倒”,被诊断为热射病
34岁的王先生(化名)是苏州市一家建筑工地工人,负责拉混凝土工作。7月17日中午12点半到下午五点一直在工地上做工,到晚上回家,突然晕倒在地,家人紧急送他去医院治疗。
2
提防热射病!男子烈日下干活一小时 直接住进ICU
杭州58岁的王先生是名铁路工人,平时非常健康,不愿开空调,也不爱开电扇。前几天,他还大量饮过酒。7月16日上午,他像往常一样,顶着骄阳开始日常工作。干了1个小时左右,工友发现王先生有些“不正常”,紧接着二十分钟后,王先生整个人不行了。一旁的工友赶紧联系家属,将他送到就近医院。
入院时,王先生体温41℃,人已失去意识,不仅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身体还一直处于抽搐状态。接诊医生根据症状判断,王先生得了热射病,立即抢救。目前,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仍处于低钾低钠状态,正在ICU内接受治疗。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
由于高温引起的中暑,有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等类型。热痉挛和热衰竭,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热射会危及到生命,必须立即进行恰当治疗。
热射主要就是由于高温导致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的热量散不出来,造成体温突然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很严重的生理问题,如脱水、头晕、昏厥、迷糊,出汗困难(无汗),严重者造成神经系统受损、体内脏器功能衰竭等危急生命的问题。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死亡率高达50%。
防暑小贴士
1、暴晒别出门。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外出准备好遮阳伞、扇子、毛巾等,出远门要带上“十滴水”、“仁丹”等急救防暑药。
3、不渴也喝水。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太低,出门前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导致中暑。
5、饮食加点苦。除了多吃芹菜、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6、大汗后当心。一旦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
中暑如何救助
1
搬运中暑者
应当迅速使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将其搬至阴凉、通风的地方。
先让病员平躺,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其呼吸和散热;然后让其双脚抬高,这样有利于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
帮助散热
使用电风扇、空调,并按摩中暑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中暑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中暑者额头、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蒸发散热)。冰袋切忌直接置于心前区,以免引起心脏骤停。
当体温降至38℃后,应放缓或停止降温。
3
正确补水
高温环境下,一旦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已补充流失的体液。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导致肌肉痉挛的发生。
4
及时医学救助
轻症中暑人员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对已发生昏迷、高热、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者,必须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运送过程中注意为中暑者遮阴,并使用冰袋等降温措施。
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若中暑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若现场无人能做心肺复苏,应大声向周围呼救。
在如此高温的天里
不要再小看中暑
一旦出现口渴、头晕、眼花等不适
请及时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如果症状加重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定要多加注意
千万不要因为疏忽
造成严重的后果
点赞,让高温天快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