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仟源中药 健康养生
引言
热证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
最近进入三伏天,天气炎热,热邪侵袭容易引起热证。热证患者一般阳热有余或阴津不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医学心悟》:“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倦,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
热证临床表现为如身热汗多、发热喜冷、手足烦热、烦躁不宁、脉虚弱。口干咽燥,口苦,口渴喜冷饮、面赤烦躁、神昏谵语、脘腹胀满,便秘或泄泻热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及脉洪、大、滑、数等。治疗热证中医一般采用清热养阴方法,今天仟源中药推荐七款清热药膳,预防暑天热证。
清目降压茶
夏枯草、桑叶、钩藤各3克,菊花5克,山楂、枸杞子各10克、决明子6克、生姜皮0.8克。煮沸或热水冲泡代茶饮。有助于清利头目,防止血压高。
养生降脂茶
首乌、决明子各6克,山楂、枸杞子各10克,荷叶、槐花各3克、生姜皮1克。煮沸或热水冲泡代茶饮。有助于减肥,控制体重,同时降低血脂。
益气安神茶
红参1.5克,天冬、麦冬各10克、枸杞子15克、菊花6克,槐花、冬瓜皮各1克,生姜皮0.8克,煮沸或热水冲泡代茶饮。可益气安神。
红曲养生粥
山药、葛根、枸杞子、花粉各15克,乌梅2个,甘草3克,红曲米10克,糙米50克,白萝卜30克,芹菜30克。用6碗水煮中药开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曲米与糙米,不加盖煮60分钟,最后10分钟再加入芹菜、白萝卜与枸杞子即可。有助于益气生津,控制血糖。
芦根山药莲子粥
莲子15克,山药30克,太子参10克,芦根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太子参、芦根淘洗干净后,加入1升水先煎20分钟,弃渣过滤后,放入洗净的莲子、山药、粳米。用文火慢慢煮成稀粥,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至稀粥刚有甜味即可(注意不可过甜)。益气养阴,健脾宣肺。适用于小儿暑热症见发热、烦燥、口渴、不思饮食等。
石膏竹叶绿豆粥
石膏30~50克,鲜竹叶30克,芦根30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鲜竹叶、芦根洗净后与石膏共煎30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绿豆、粳米共煮成稀粥,调入适量白糖即可。暑泄热,益气生津。适用于暑热入阳明气分,症见发热、心烦、头痛、面红气粗,口渴多汗,苔黄,脉洪数等。
薏苡仁香扁豆粥
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先将薏苡仁、山药、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清水,用文火慢煮成稀粥,再将藿香、白扁豆(捣碎)单煎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调入稀粥共煮3~5分钟即成。清暑利湿,适用于小儿暑热症,暑湿困阻中焦,症见发热烦渴,汗出溺短赤,身重如裹、胃脘痞满、脉濡数等。
热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吃或不吃油腻、香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适时添加必要的蔬菜和水果,有利于恢复。同时炎热天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热邪入侵,引起热证或者中暑。
图片来源网络
食谱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长按仟源中药二维码,关注健康养生之道
关注「仟源中药」
传承中药文化 弘扬中医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