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济神州(BeiGene)与全球生物制药巨头新基医药(Celgene)达成战略合作。这次合作之所以引人瞩目,首先是因为百济神州创造了国内药企单品种权益转让的新纪录,以13.93亿美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将PD-1单抗BGB-A317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的实体瘤开发权益转让给新基。其次,百济神州全面接手新基在中国的运营团队,并获得新基在中国的抗肿瘤产品的独家授权,包括Abraxane(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瑞复美 (来那度胺)和Vidaza(注射用阿扎胞苷)。
这次合作再次将百济神州推到聚光灯下。百济神州CFO及总战略官梁恒在接受医药魔方专访时表示,这项合作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项里程碑事件。如果回顾一下百济神州的发展历程,我们便能够更好体会到这项合作对百济神州的重大意义。
百济神州CFO及总战略官梁恒
在业内,百济神州一直以专注创新药研发的形象而被人熟知,而百济神州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创新药研发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
2010年王晓东院士和首席执行官欧雷强联合创办了百济神州,希望可以创制出属于中国本土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药,但新药研发不仅烧钱,而且风险极高,设计、生产、工艺开发……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项目就前功尽弃。虽然百济神州目前动辄就谈一笔几十亿元的大交易,但其实也有过一段很艰难的日子。在早期接受媒体采访时,百济神州董事长王晓东曾说,“我们最开始研发的四五个项目都失败了,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有1万多块钱。多亏了欧雷强满世界借钱,才渡过了难关……”
2013年与默克公司的两项合作让百济神州名声大噪。百济神州将旗下小分子药物BGB-283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开发权益以2.33亿美元的价格许可给了默克雪兰诺公司,而后又以相近的价格将另一款肿瘤创新药BGB-290(PARP抑制剂)的中国以外市场开发权益转让给默克雪兰诺。这两项合作也开创了跨国药企与中国本土企业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合作的先例。
虽然借助与默克的合作变身为国内研发同行中的高富帅,但百济神州暂时没有新药上市,没有产品销售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入,新药研发的资金压力不容轻视。据百济神州招股书和财报显示,上市前的2014年和2015年,百济神州的合作收入分别为1304万和882万美元,净亏损分别为1855万和5710万美元;上市当年的合作收入为107万美元,净亏损1.19亿美元。
百济神州发展初期所需的资金极度依赖产品权益转让和外部融资。2014年和2015年百济神州完成了两次股权融资,分别获得7500万美元和9700万美元的资金。
目前,百济神州共有四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此次与新基的合作可以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梁恒表示,百济神州将来会更加注重与其他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合作,包括在研药物的购买、权利转让等。
梁恒也坦言,希望通过这次与新基的合作,能让更多国内投资者看到新药研发所获得的回报,从而更加关注搞创新药研发的公司,对国内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2016年春节,美国股市正遭遇资本寒冬,百济神州却毅然奔赴纳斯达克敲钟。这个上市时机的选择在当时并不被外界很多人看好,特别是近年来还有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回国,百济神州却选择逆流而上。
百济神州CEO欧雷强(左)与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右)
2016年2月3日,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在发行区间上限的24美元,同时扩大了发行规模,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这家来自中国的创新药研发公司的追捧。百济神州是2016年美股IPO第一单,也是2016年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此后一路走高。
梁恒之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选择去美国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募集研发资金。另一方面,国外投资人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没有产品上市的研发型初创生物制药公司的接受度更高。
业内很多人喜欢用“中国的基因泰克”来形容百济神州,或许是因为两家公司的英文名字里都有Gene的元素,王晓东也曾表示会将基因泰克作为学习对象。基因泰克是以研发为主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1980年市值仅3500万美元,2009年以468亿美元的身价被罗氏收购。
当然,百济神州距离成为中国基因泰克的道路还很漫长。最直观的一点,百济神州至今还没有一款产品上市销售,没有持续稳定的销售收入来源。不过借助此次与新基的合作,百济神州的面貌有了巨大转变——除了国际一流的新药研发能力,百济神州一夜之间便拥有了成熟的肿瘤产品和成熟的销售团队。
白蛋白紫杉醇和来那度胺是全球正当红的“现金牛”产品 ,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这对百济神州来说是一次提升自己市场拓展能力的好机会。资本市场也因此放大了对百济神州的想象空间。体现在股价上,百济神州两度单日大涨超过20%,总市值达到30亿美元,已经是上市之初的4倍之多。
而且从自身研发产出来看,百济神州也到了快要收获的时候。BTK抑制剂BGB-3111是百济神州目前开发进度最快的产品,已经推进到了III期临床阶段,很有可能成为百济神州第一个上市的产品。目前全球仅有一个BTK抑制剂产品(伊布替尼)上市,2016年的全球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业内认为BGB-3111可能成为同类最佳产品。梁恒向医药魔方透露BGB-3111预计最晚会2020年在中国上市。
除了拥抱美国资本市场,百济神州还在美国组建了团队。梁恒是从华尔街专注生物医药的著名投行leerink的关键位置加入到百济神州,成为百济神州在美国的第一位员工,见证了百济神州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
除了梁恒,公司的临床和管理人员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公司的首席顾问曾是Pharmacyclics 的肿瘤部门副总裁,主导了Ibrutinib的研发;血液学首席医学官Jane Huang博士曾经在Acerta担任临床研发负责人,主导另一个BTK产品acalabrutinib的研发,Acerta已经被阿斯利康高价收购;肿瘤免疫首席医学官Amy Peterson博士也是Medivation的临床研发副总裁出身。目前,百济神州在美国已经拥有了一个上百人的成熟研发团队。
国际化的研发管理团队促使百济神州更积极地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保证百济神州能够在国外更高效地开展临床试验。创新药研发不仅是与国内同行在竞争,更是与国际同行在比拼。未来在新基的支持下,百济神州的PD-1单抗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对多种适应症和更多药物组合的后期阶段临床试验。
百济神州的临床开发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不久前,百济神州还宣布BGB-3111即将开展另外两项全球性注册临床试验,包括一项在复发或难治性FL患者中比较BGB-3111联合obinutuzumab与obinutuzumab 单药治疗的II期关键研究,以及在初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中比较BGB-3111单药治疗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的III期研究。
从账上只有1万多块钱,到与国际制药巨头开展近100亿元的合作;从上市之初7亿美元的市值,到一年半之后便坐拥30亿美元的市值……这些账面数字的变化已足以让人惊叹。回顾百济神州的业务发展历程,恐怕你会为中国拥有这么一家创新药研发公司而感到骄傲。
广州开发区百济神州生物制药基地动工仪式
今年3月,百济神州宣布斥资22亿元在广州建立先进的商业化生产级别生物药工厂,目的是实现研发管线中生物药产品的商业生产。显然,百济神州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小而美”的研发公司,或者只安逸于通过转让新药权益赚快钱的日子。
百济神州在获得新基相对成熟的商业运营团队后,通过对自身产品销售能力的培养提前为其他创新药的上市做准备。梁恒也表示百济神州正在向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转变。
中国有不少“研发强、销售弱”的制药企业,也有不少“只有研发能力,没有生产能力”的制药企业。眼下的百济神州,至少从业务架构上来看已经具备了“研产销一体化”的国际一流综合性制药企业的雏形。未来,百济神州也不排除会通过并购等商业手段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新基友的出现,不仅让百济神州在资金、运营、研发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也提高了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在世界的地位。百济神州,正朝着“中国基因泰克”的目标努力追赶,翻越千山万水,未来是星辰和大海,我们一起见证!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医药魔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