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立秋】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今日,立秋!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杜牧《早秋客舍》


今日(8月7日)15时40分,立秋至。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早立秋”,从这一天开始,暑去凉来,秋高气爽,天气可能会明显转凉。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三候




秋,即禾与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丰收的季节;此时梧桐树开始落叶,故“落一叶而知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后,身体由夏季的开放出汗排毒状态向收敛阳气储存能量转变。这个阶段要注意:


1、早睡早起养肝护肺;

2、晚上9点以后不要剧烈运动出汗过多;

3、水果以当季为好,如葡萄、秋梨等。


顺应天时,保养好身体,冬季才能避免预防疾病的产生。



七月节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孟秋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秋也”。

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穫的季节就要到了。

暑去秋来。

 



“立秋”虽然到了,但天气其实还不是气候上的秋季,甚至每年大热的三伏天还在立秋之后。秋老虎依然存在。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周代立秋这天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揪叶,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等。明承宋俗。清代立秋这日,悬秤称人,以验夏中之肥瘦。



初夏未远,立秋已到。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冷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有诗《立秋》曰: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裡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风吹叶,万物惊秋。



霜月一轮,流萤几点。




明月对秋风,满阶梧桐月明中。



荷花残,莲子生。




莲塘听雨声。



青山点殊,阡陌留香。



万重青山,秋升起。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


奏毕,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之意。



在江南地区,立秋之时要吃西瓜以“啃秋”。


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结果果真如此。此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有迎秋之意,亦可抒发丰收的喜悦。



立秋也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

从整个自然界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来看

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

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度时期,

所以,立秋是养生十足关键的季节!



立秋养生谨记三必要 


 

1、立秋必须要早卧早起

立秋时节,秋高气爽。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阳气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精气神。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并且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所以衣服不宜穿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2、立秋必须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便会转衰,阴气日上。中医上认为,肺部和秋季相应,然而秋天天气干燥,这样就会有损肺部,如果腹部虚,那么身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抵抗力便会降弱。那么人就会容易生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养好我们的肺。


要让肺健康工作,首先得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



 

3、立秋要注意饮食

秋季进补宜以养阴清润为主。秋季应该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要做到少食多餐。


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在秋季要减少进食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还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可选择性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要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