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月经常识】月经产生的机理,月经是如何产生的?

点击上方“医药科普” 可以订阅

前言

我们女性,一月来一次月经,这个月经期伴随我们大半辈子,到底它是怎么产生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妇人大全良方》也指出“妇人 以血为基本”;

《女科撮要》也说“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这些呢,是对月经产生机理的基本阐释。因此,月经产生的机理,须运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从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胞宫与月经的关系来进行阐释。下来呢,我们来具体说说。

脏腑与月经

跟朋友们普及一下,我们祖国医学讲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水谷精微化生的精、气、血、津、液)、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大家仔细想想,这个六腑,是不是都是空腔的,你看胆、胃、膀胱是口袋,小肠、大肠是管道,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说,六腑它的主要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脏腑,脏和腑,它是互为表里的。比如,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互为表里;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其中,五脏之中,肾藏精,肝藏血(经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气血由肝来储藏),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中,各司其职。比如说,肾气旺盛,使得天癸泌至,任通充盛;肝血充足,气机调达,血气调畅;脾胃健运,则血海充盈,血循常道。而月经的产生,什么是主导呢?

肾:肾为主导。肾藏精,主生殖,肾为天癸之源,为冲任之本,为气血之根,上与脑髓相通,下与胞宫相系,为五脏阴阳之本。总之,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

肝: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作用。脏腑所化生之血,除营养周身外,则储藏于肝。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

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胞宫之权。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而经调。

心: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作用。“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肾接续之关”,心气下通于肾,心肾相交,血脉流畅,月事如常。

肺: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如雾露之溉,下达精微于胞宫,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又肾主作强出伎巧,肝主谋虑,脾主思虑,心主神明,肺主治节,脑为元神之府。在脑主宰下,五脏所主的精神活动,对月经的产生均有调节作用。

天癸与月经

大家注意到,前面我多次提到,天癸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天癸,它有什么作用呢?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癸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经,此后呢,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所谓“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精血化耳。”

那么,对女性来说,“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王冰注:“经水绝止,是为地道不通)。说明它使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旺盛、充沛、通达,并使冲脉在其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满溢,月经来潮。“七七”之年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天癸竭,导致经断,形坏而无子。故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天癸是“肾主生殖”的精微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

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我们知道,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然而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周流。气血均来源于脏腑。气血和调,经候如常。

经络与月经

大家可能都了解,我们中医讲究经络,认为呢,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那么与我们女性的生理、病理关系最大的是肾肝脾三经,尤其是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其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起源、循行路线和各自的功能对十二经脉气血运行起着蓄溢和调节作用,并联系子宫、脑髓等奇恒之腑发挥作用。

其中,最最主要的是冲任二脉,我们说,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三支。带脉环腰一周,络胞而过。而且,冲、任、督在下腹部的循行路线正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在部位,同时参与月经的产生。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古人讲,冲任督带四脉具有如湖泽一样的蓄存功能。就是说,从经络学说讲,人体全身的气血运行于十二经脉中,太旺盛呢,就流到奇经,使奇经蓄存着充盈的气血发挥各自的功能:“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督脉属肾络脑;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变。

子宫与月经

子宫,是我们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

在未孕的状态下,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空。子宫下部呈圆柱状,暴露于阴道部分的为子宫颈口,我们中医称“子门”,子宫之门。子宫包括形如合钵而中空的子宫体、呈圆柱状的子宫颈。

子宫的功能,是主行月经、分泌带下、种子育胎、发动分娩、排出恶露。

另外,中医还有玉门,大家想知道,什么是玉门,什么是胞门,什么是龙门?

玉门,古称廷孔,即阴道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说:“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玉门,是防御外邪入侵之门户,是行月经、泌带下之出口,是合阴阳之入口,又是娩出胎儿、胎盘、排出恶露之产门。

在肾、天癸调节下,冲任二脉广聚脏腑之精血津液,受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胞宫主司子宫,子宫为血海,血海由盛而满,由满而溢;子宫主行月经,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综上所述,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充盛,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血气满盈,应时而下,是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

月经产生的过程是女性生殖生化的过程,月经生理现象是生殖功能正常的标志,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周期。

其中呢,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调节月经的产生。现代中医称之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以上呢,跟大家分享了关于月经是如何产生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在这期间呢,还跟大家普及了什么是天癸,什么是子门、玉门、龙门、胞门,相信朋友们心中的有些疑惑已经解开。

好了,朋友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月经生理、以及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内容,下来我们就走进月经病这片迷雾中,首先,来了解月经病的分类。

月经病的分类

从月经周期和经期来分,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不定期;从经量上来看,有月经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那么,还有月经前后诸症:经行乳房胀痛、头痛、感冒、发热、身痛、口糜、泄泻、浮肿、风疹块、吐衄、情志异常;绝经前后诸症: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月经病中的相关概念,以便大家弄清楚如果遇到上述问题,首先知道,自己月经的情况算不算月经病,如果是,归为哪一类,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就称月经先期。讲到这里,我们就该知道,“大夫,我这个月例假提前了3天”是正常的。另外,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出现月经提前的情况,临床上我们一般参考本病诊治。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那么,“ 大夫,我这个月例假推后了一个礼拜”算不算病态的呢,我们说,在临界,可再观察。

一般认为需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若每次仅延后3、5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者,均不作月经后期论。

此外呢,青春期月经初潮后1年内,或围绝经期,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亦不作病论。另外,月经后期如果还伴有量少者,我们就要注意,常常可发展为闭经。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 时或提前 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想一想,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夫,我很苦恼,我的大姨妈上月提前了4天,这月又推后了5天”,从时间上就不算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做病态。

本病呢,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可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一次延后,或两三个周期错后,又出现一次提前,或见提前延后错杂更迭不定。本病如果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常可因经乱之甚发展为崩漏。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医生,我每次月经来的时间有些长,拖拖拉拉半个月,淋漓不尽的,烦死了”这个是病理的,需要治疗。

西医中,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及宫内节育环所引起的经期延长可以参考本病治疗。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 的话,就称为月经过少。 “医生,我的例假量呀,越来越少,尤其是生完小孩后,原来吧,时间还能持续6、7天,量也不少。现在呢,2、3天就干净了,这样下去,我都怕早早进入更年期了”这个患者,可能就要就诊了。

另外呢,大家注意,本病一般来说,周期尚正常,但有时也与周期异常并见。如果量少又伴有月经后期的话,往往为闭经的前驱症状,尤其要警惕卵巢早衰,临证应予以重视及早诊治。

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者、计划生育手术后或人流后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我们可参照。

因为现在临床上,来就诊的患者中,月经量偏少的居多,我们就多说一些。

在预防调摄上,经期呢,要注意保暖,不宜冒雨涉水,不宜过食生冷寒凉,以免因寒而滞血;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节制房事,节制生育,避免手术损伤;

及早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等;

还有呢,如果通过测定内分泌激素发现有卵巢储备功能不足者,应尽快治疗,防止发展为卵巢早衰;

如果已经为卵巢早衰,更要尽早按该病治疗,力争尽快逆转。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西医认为呢,两次月经中间,约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现规律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出血持续2-3日或数日,可伴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蛋清样,或赤白带下。

在这里呢,我顺便给朋友们普及一下“氤氲”、“的候”。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胎前门》中说到,“天地万物,必有氤氲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此天然之节候,生化之真机也。……丹溪云:一月止有一日,一日止有一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昏而闷、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的候也。于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施之则成胎矣。”

可见,在明代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的候”,即现今所说的“排卵期”。

氤氲之状萌发“的候”(排卵)到来,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转化。若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候。若肾阴不足,或者湿热内蕴,或者瘀阻胞络,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及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一般不需治疗,多需在调膳中加以注意。

那么,现代医学怎么认识的呢?

指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

1.多见于育龄妇女。尤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

2.周期性经间期出血,血量甚少,或表现为白带挟血,伴轻微腰腹痛。

3.月经周期正常,妇科检查无特殊异常。

4.基础体温测定显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如果经间期出血,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外阴局部清洁,严禁性生活,防止感染。

饮食上呢,宜清淡富有营养之品,忌滋腻辛燥食物。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

经间期出血,由于阴精不足,难以达到充盛,氤氲之时,重阴转阳,转化不顺利,影响子宫、冲任固藏,故出现经间期出血,若阳气不能恢复则出血可延续到经前期;反复出血,病情缠绵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淋漓不尽,甚或崩漏、不孕症等。

那么,什么是崩漏呢?

崩漏: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而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这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证。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范畴,可互参。

什么是闭经呢?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经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这里,我们再解释一下,对于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因非药物所能奏效,不属于讨论范畴。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那么,痛经是什么呢?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也称“经行腹痛”。

西医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等所引起的,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还有,什么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并不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类,约70%-80%的病例属于无排卵型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

临床上是怎么认识的呢?

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多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或发生失血性休克。

治疗上:一般治疗,由于患者多呈贫血貌,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

贫血严重者,须输血。预防感染,注意休息,适当使用凝血药物减少出血。

西药治疗呢,主要是内分泌激素治疗(主要以雌孕激素止血为主)。

青春期及生育期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围绝经期妇女止血后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而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卵巢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常见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其中,黄体功能不足,是说呢,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宫内膜反应不良。有时呢,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萎缩,以致患者不孕或流产;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量过多,或排卵期出血;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则是说在月经周期中,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多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9-10天,且经量多,甚至淋漓数日。西药治疗以促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刺激疗法、黄体功能替代疗法治疗为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

以往呢,将此综合征定义为肥胖、多毛、闭经、不孕。

近些年研究发现此病临床特征是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

目前呢,多认为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症状上,月经稀发、月经量少渐致闭经或月经量多,或崩漏与闭经相间出现。多毛,常以乳头旁、阴部、腋下、口角上唇等处为主,或婚久不孕、自然流产、肥胖,或油脂性皮肤及痤疮,或出现黑棘皮症。

内分泌特征:表现为雄激素和雌酮均增高,促性腺激素比率失常,约有半数患者LH值升高,FSH值正常或偏低,胰岛素高于生理水平。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引发反复出血或者疼痛、不孕不育及结节包块等。

因为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故临床常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的女性,绝经后异位内膜可随着萎缩吸收,妊娠可使症状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缓解。

临床表现:有痛经、慢性盆腔痛以及性交痛等,约70%-80%的患者合并盆腔疼痛;不孕,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盆腔包块,17%-44%的患者合并盆腔包块(巧克力囊肿)。

临床上呢,内异症的治疗目的在于: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调经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

微信: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


敢不敢点开阅读原文啊?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