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药知识】荨麻疹临床治疗方法

点击关注  |  仟源中药    健康养生


引言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

药物、食物、吸入药、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因素均可诱发。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但多数患者无明确原因。临床常又分为急、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巨大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下面介绍个别荨麻疹的临床症状:

急性荨麻疹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

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

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接触性荨麻疹

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两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其根本在于去除病因,对原因不明者药物治疗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主要用抗组胺、激素、拟交感神经等药物。


中医认为其一般属“土风疮”、“水疥”等范畴。与湿热、血分有热、血虚生风等密切相关。治疗多以清热燥湿,凉血疏风,疏风散寒等为大法。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葱白汤——通阳解表

葱白(切碎)35条。

风寒型加荆芥10g,甘草3g;

风热型加大青叶、连翘各15g。

每日1剂,以葱白15条煎药内服。同时外用葱白20条水煎局部湿敷。

图为荆芥

消疹汤——清热祛湿,运脾和中

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g,厚朴6~9g,陈皮6g,甘草5g,丹皮10~12g。

痒甚者加蛇蜕、苦参、徐长卿各10g;

脘腹痛甚者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g;

疹红赤或咽红赤者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苍术

葛根汤——解肌发表

葛根12g,麻黄、生姜各6~9g,桂枝、甘草、白芍各6g,大枣4~6枚。

若无汗或口渴者加知母;

有汗口渴者加石膏、西洋参(或沙参)、天花粉;

汗出而口不渴者,此属阳明中风,加重桂枝用量;

疹团片大且色淡,舌质不红者,此为气虚,无力鼓邪外出,加高丽参(或重用党参)、陈皮;

周身瘙痒剧烈难忍,脉浮紧者,加大葛根、麻黄用量,再加蝉蜕、白鲜皮、玄参、生黄芪;

若瘙痒昼轻夜重,脉沉细而数,舌红无苔者,加生地、丹皮或再加少许阿胶(烊化冲服)、鸡子黄均可;

若病程迁延月余不瘥者,加炙黄芪、党参、丹参等。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炙黄芪

荆防汤——祛风清热止痒

荆芥、防风、黄芩、黄柏、连翘各10g,升麻3g,生石膏30g,蝉蜕8g,白鲜皮12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蝉蜕

紫银汤——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g,连翘、生地各12g,防风、苏叶、白蒺藜、蝉衣、白鲜皮、荆芥、赤芍、甘草各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紫草根

消痒汤——补气养血,祛风除湿

生黄芪15g,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防风、荆芥各9g,菟丝子、潼蒺藜、白蒺藜、僵蚕各12g,蝉蜕7g,苦参13g。

气虚风寒型,去苦参,加党参、蛇床子、蜈蚣;

血虚风热型,去黄芪、菟丝子,加生地、黄芩、连翘、地肤子、浮萍、全蝎;

胃肠实热型,去黄芪、熟地、潼蒺藜、白蒺藜、菟丝子,加生大黄、薄荷、芒硝、黄连、地肤子、浮萍;

气血两虚型,去苦参,加何首乌、生地、乌梢蛇、白术、蛇床子;

冲任不调型,去苦参,加肉苁蓉、仙茅、夜交藤、珍珠母、蛇床子、乌梢蛇;

心脾两虚型,去黄芪、潼蒺藜、白蒺藜、菟丝子,加麦冬、枣仁、夜交藤、桂圆肉、焦山栀、浮萍。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白蒺藜

保安汤——益气活血,祛风除湿

苍术、防风、当归、黄芪各9~15g,麻黄、川乌(先煎)、草乌(先煎)各3~9g,羌活、荆芥各9~12g,细辛3~5g,艾叶、川芎各6~9g,全蝎3~12g,甘草4g。

腹部冷痛酌加高良姜、制附子、丁香;

头痛鼻塞酌加辛夷、白芷、藿香;

关节冷痛,四肢不温者加桂枝、制附子、桑枝。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草乌

当归拈痛汤——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消肿散结,宣通经脉

当归12g,羌活、升麻、甘草各6g,防风、白术、苍术、黄芩、猪苓、泽泻各10g,葛根、党参、茵陈各15g,苦参30g。

热重加金银花12g,蒲公英15g;

湿重加薏苡仁20g,车前子12g,竹叶10g;

有积滞者加大黄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猪苓

地肤白鲜汤——清热利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

地肤子30g,白鲜皮、荆芥、秦艽各15g,土茯苓20g,防风、蝉蜕、浮萍各10g。

偏风热者加牛蒡子10g,连翘15g;

偏风寒者加艾叶3g,桂枝10g,麻黄6g;

营卫不和者加桂枝10g,芍药12g;

内热甚者加栀子10g,生石膏30g;

痒甚者加白蒺藜10g;

丘疹红肿者加大腹皮、桑白皮各12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地肤子

扶正祛湿汤——扶正解表,散风祛湿

党参15g,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全蝎、蝉蜕、薄荷、柴胡各10g,当归、胡麻(捣碎)各12g,甘草6g。

风热甚者去羌活、独活,以丹皮易川芎,

加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

气血两虚者重用黄芪,加生地、白芍。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儿童酌减。

图为金银花

二蛇驱风汤——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梢蛇、当归、防风、僵蚕、赤芍、丹皮、黄芩、苍术各10g,丹参、金银花、生地各30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煎汁外洗,每日1~2次。

同时另取白花蛇1条,焙黄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吞服。荨麻疹消退后,去白花蛇,再服药3剂以善后。

图为赤芍

桂枝麻黄汤——疏风通络止痒

桂枝、白芍、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上方药量以桂枝汤2份,麻黄汤1份为度。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剂为1疗程。

图为桂枝

祛风二乌汤——养心安神,活血通络,祛风止痒

乌梅20g,乌梢蛇12g,夜交藤30g,苏木5g,防风、生甘草各10g。

风寒者加制草乌、川桂枝;

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

血热者加生地、丹皮、凌霄花;

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川芎;

血虚风燥者加当归、黄芪、党参、制首乌;

冲任不调者加柴胡、当归、仙灵脾、仙茅。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夜交藤

变通阳和汤——温卫散寒,养血益气,祛风消疹

麻黄、炮姜各5g,白芥子、红花各10g,熟地黄、桂枝各2g,鹿角霜、荆芥、防风各15g,黄芪18g,炙甘草6g。

腰酸冷痛,形寒肢冷者加制附片10g,狗脊15g;

四肢末节青紫者加桑枝10g,丹参12g;

瘙痒较重者加乌梢蛇15g,全蝎5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白芥子

九味羌活汤——祛风止痒

羌活、生地黄各10g,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g,北细辛1.5g,生姜2片,葱白头3枚。

无寒热者,去生姜、葱白头;

风热者,去北细辛;

因药物反应者,重用甘草8g,绿豆30g;

寄生虫(蛔虫)引起者,加槟榔、乌梅肉各10g;

反复发作者,加净蝉衣、浮萍草、地肤子。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图为白芷

日常护理

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

多饮水,促进致敏物质排泄。

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肤破损,防止感染;患儿应戴棉质手套,夜间加以约束。

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着粗、纤衣裤;内衣宜选宽松柔软棉质品。

避免冷热环境刺激、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有明确食物过敏源的患者。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腹痛者避免食用粗糙、带壳及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腹痛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腹泻者不宜食用纤维素含量较多及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饮食应温热,避免油腻、生冷食物。

忌食辛辣腥发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海鲜、香菜、韭菜、生姜、蒜、葱、蛋类、菌类等食物,禁饮浓茶、酒类等。


图片来源网

部分文字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长按仟源中药二维码,关注健康养生之道


关注「仟源中药

传承中药文化 弘扬中医国粹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