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到重庆国瑞中医院看中医儿科,咨询名医馆胡吉成医生:我家孩子老是出汗,这正常吗?
第一反应是:这么热的三伏天,出汗当然正常,更别说是上蹿下跳的熊孩子。
但是,胡吉成想到中医有“汗证”一病,便多问了一句:是夏天热的出汗多?
还是别的季节也有这种情况呢?
没想到,问了几个相关问题之后,发现这个孩子是一年四季都极易出汗,甚至要不停地更换汗巾。
|“汗证”是啥?
生理性多汗: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机旺盛,清阳发越,较成人更容易出汗。若因天气炎热、衣被过厚、喂奶过急、剧烈运动等,这些情况引起的出汗,而没有其他的不舒服,身体健康、发育良好,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多汗。
中医认为,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
卫气为阳,营血为阴,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
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皮肤)开阖失职,则汗液外泄。
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多属阴虚;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多属阳虚。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
常见的小儿汗证有以下几种类型
【肺卫不固】
常见症状:面色少华,肢体欠温,以自汗为主,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平时容易感冒。
分析:这一类的小朋友肺气比较虚弱,往往还伴有脾气不足。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故汗出不止。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中成药有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虚汗停颗粒等。
【气阴亏虚】
常见症状:盗汗为主,形体消瘦,神萎不振,心烦少寐,或见口干、低热、手足心灼热,舌苔少或见剥苔。
分析:本证多见于病后气阴耗伤,或素体气阴两虚者。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减
中成药有生脉饮口服液、龙牡壮骨颗粒等。
【湿热迫蒸】
常见症状:自汗或盗汗,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 不欲饮,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
分析:小儿脾常不足,若平素饮食甘肥厚腻,可致积滞,郁而生热。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而为汗。
治法:清热泻脾
方药:泻黄散加减
此证相对少见,平日食疗方面,可用红豆、薏苡仁煮水给小朋友日常饮用。
|日常调护很重要
1.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
2.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用柔软干毛巾或纱布擦干,最好佩戴吸汗巾,千万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
3.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淡盐水,避免脱水导致虚脱。
4.室内温度调节适宜。
家长们,记住了吗?
【名医推荐】
胡吉成
名医馆 名老中医
自幼师从北京中科院任岩东教授、成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文学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四十六年,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后深造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深得秘方验方传授,对常见病、地方病、多发病及各种慢性疾病、疑难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擅长:糖尿病、失眠、眩晕、中风、面瘫、心脑血管疾病、胃炎、肝炎、风湿、椎间盘突出、肿瘤、感冒、各类皮肤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等疑难杂症。
* 温馨提示:以上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胡吉成医生提醒因每个孩子出汗的原因不一样,且体质各异,若出汗异常,建议尽快到医院做具体检查诊疗,切不可盲目用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