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基层医疗能力之痛:一边闲置 一边短缺

经数年努力,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已换来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群众满意度也呈现明显上升。但基层医疗卫生仍然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像是一块贫瘠的盐碱地,优质的医疗资源缺乏和失衡的状况在基层随处可见,政策出台频繁形成空转。一些问题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痛点和发展的桎梏,值得重视:重医轻防矫枉过正,基层医疗成了短板;基本公卫考核严格,成为压在基层机构心口的重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则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短跑比赛,比的是签约数字上升速度。

 

基层卫生智库通过解读痛点系列,共同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未来的发展路径:

 

重要的医改政策,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的第一落点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所谓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终还是看基层医疗(诊疗)能力,但由于基层普通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失衡状况,实际工作中,公共卫生服务比医疗服务更容易上手,并且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高度重视,使得“重医轻防”矫枉过正,变为“重公卫,轻医疗”,因此基层医疗成为短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倒退严重。

 

尴尬存在的外妇儿科


某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说:“我就这一个外科医生,一开展量化绩效考核问题就出来了,三个月只做了不到两位数字的清创缝合,可外科也不能取消啊。”原来能做一百多台外科手术的乡镇卫生院,现在一年只做十几台手术,而且多是熟人或医院家属所托,外科医生、手术室和手术设备都闲置了。妇科和儿科也基本闲置,多数只能转岗做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妇幼保健工作,造成了智力和技术资源的浪费。

基层卫生机构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造成问题的表面原因更多是由于基层机构政策性的功能弱化,究其深层次原因,更多地是辖区居民和患者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能力不信任。另外,由于宣传不足,辖区居民不知道基层卫生机构能够开展或者不能开展什么项目。

 

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主要是评价基层医疗服务

 

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指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分为“服务类”、“管理类”和“监控类”三个种类,监控类和管理类实际上直接受益者并不是居民个人,而是群体,而“服务类”才使得辖区居民和患者有切身的感受,而慢病随访和产后访视这些工作,起点和落脚点都是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其重要前提就是基层必须具有较好的常见病、多发病处理能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又一次摆到了管理者的面前。

 

名医热岛,更有“服务塌陷”风险隐患

 

基层医疗服务中,名医尤其是名中医凭着口口传播,声誉日隆,形成“热岛”,吸引着众多就诊患者。媒体曾报道过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神医”石向东,浙江江山市虎山卫生院的管寿明是“省级基层名中医”,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连其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巴晓红是“浙江省优秀责任医生”。这些名医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宝贵财富,甚至一人撑起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半壁江山,但他们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急需有人替补。虽然这种名医效应可以给基层卫生机构带来火爆的社会效应,但“一枝独秀”的局面难以使基层卫生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旦该人才流失或有何意外,服务塌陷将是一个机构的必然结局。

    

绩效分配无法激励医疗服务增长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绩效工资总额不能突破,机构可自行分配调节的数额较少,绩效分配只能在内部“切蛋糕”,管理者为求相安无事,多劳多得与优绩优酬几科只是纸上空文。个人收入中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比例偏小,考核指标是象征意义的,很容易实现,降低了考核的激励意义。机构的收支结余只能来自于医疗,可以看出提出医疗服务的临床医生是主角,但公卫人员、保障人员也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如何激励医疗服务增长,又能平衡好医疗与公卫及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卫生系统绩效分配的常见难题,取决于该机构的发展导向。(绩效考核不会做,赶紧关注微信公众号“基层卫生绩效管理”

  

基层人才逆流势头无法阻挡

 

城市大型医院急剧扩张,政策鼓励社会办医以及民营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老龄化催生养老业迅速发展,这些机构和行业拥有资本优势,对卫生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常常高薪揽才,大医院和高薪工作无时无刻不在“虹吸”着现有的基层卫生人才。基层卫生人才的短缺,并非当前推行的“优质资源下基层”所能解决的。“人力资源不足是当今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基层医疗发展的主要制约。怎么办?


题图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剧照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试用基层卫生绩效解决方案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