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多事之秋”,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一些疾病开始入侵。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初秋养生的那些事儿。
初秋养生“五关”挡住秋老虎
▲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发威时,暑气更加逼人,人们防暑降温仍要继续,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打伞、戴遮阳帽,做好防护措施。要及时补充水分。
▲空调使用要适度
末伏天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吹空调降温要适度,以免出现腹痛、吐泻、腰肩疼痛等症状。不可盲目贪凉,切忌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末伏饮食有讲究
立秋后,天气仍然较热,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粥、各种新鲜蔬果等清热解暑类食物依然不可少。但饮食也不要过于清淡,鸭肉、鱼、猪瘦肉、海产品、泥鳅等肉类既清热又有补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初秋运动宜舒缓
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入末伏天后,湿热仍比较重。因此,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运动健身时要坚持适量原则,不可做剧烈运动,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舒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穴位按摩好处多
通过穴位按摩疗法,可帮助人们降服秋老虎。健脾要穴有足三里和阴陵泉;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中脘、气海等穴;可以祛燥润肺的护肺要穴有鱼际、迎香、合谷等穴;具有除燥去火作用的穴位有太冲穴、内庭穴、合谷穴等穴;预防感冒的保健要穴有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里等穴。
立秋之后养生很关键切不可大意
天气炎热并未因立秋有所缓解。在北方,一般早上和晚上会变得凉快。这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的人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同时,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此时正是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机,若此时做好养生,便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从中医养生角度看是人体由“升”、“散”转入到“收”、“养”的关键时期。老人常说,“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现代医学也证明,秋老虎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今秋从运气学说讲,肝胆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会增大,要特别注意养护。
做到这几点过个好秋天
▲起居:空调不可直吹 敏感部位避开
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骨伤科主任邱德华说,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更不可对着直吹,如果体内抵抗力强,外界致病因素就难侵入,每个人要结合自身体质状况调整。比如:有些男士晚上睡觉习惯赤膊,爱美女士喜欢穿热裤、短裙、凉鞋等,天气转凉会建议他们及时增减衣物保暖,但今年如此炎热,对于体质较差的人自然还是不提倡,但如果自身体质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继续一阵,但前提还是把握好“度”,如:空调环境下不建议赤膊、热裤、短裙等降暑方法。要保护好敏感部位,如:肚脐、脚等不要受凉,避免寒气由此侵入人体。
▲防病:心血管易犯病 感冒也会来捣乱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张明教授提醒,末伏的闷热天气极易引起胸闷、气短,心脑血管病人要注意加强保健,多喝水,多吃苦瓜、冬瓜、绿豆汤等去湿、清热的食物,忌油腻辛辣燥热之物。另外,规律作息也很重要,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末伏时期的感冒是典型的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一般起病急,症状也比一般感冒重。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气温高,机体能量消耗大,加上食欲不振,致使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不少市民头伏、中伏都没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最近疏于保健有关。建议市民适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另外,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空调温度在26℃较为合适。
食疗助你赶走“秋乏”
通过合理饮食也有助于赶走“秋乏”,包括以下五点:
▲补充蛋白质
“秋乏”与蛋白质缺少、体内环境偏酸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进食鱼类、鸡肉、鸡蛋、猪肝、牛奶、花生、豆制品等,可以防止“秋乏”。
▲饮食补钾
缺钾会使人疲倦无力,因此在夏季应注意补充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如苋菜、黄豆和柑橘等。
▲多食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能够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消除疲劳感。每天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明显改善“秋乏”。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依据食物的口味决定的,有的食物吃起来是酸的,经过体内代谢却是碱性的。常见弱碱性食物有红豆、甘蓝菜、洋葱、萝卜、苹果、豆腐等;中碱性食物有萝卜干、大豆、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柠檬、红萝卜、番茄、香蕉、菠菜等;强碱性食物包括葡萄、葡萄酒、茶叶、海带等。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胡萝卜、韭菜、马铃薯、大白菜、柑橘等富含维生素,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青椒、南瓜、番茄、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秋乏”很有好处。
▲饮食补锌
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含有丰富的锌,每周可进食1~2次。
祛湿不能太狠,滋阴不能盲目
初秋的凉意越来越浓,夏末初秋之际,早晚温差慢慢加大,但暑湿之气仍重,频繁出现骤雨,闷热潮湿,天气表现为湿、热、燥并重的特点。因此,饮食养生以降暑热、化暑湿、调脾胃的同时,又要润秋燥、养肺阴为原则。
此时天气变化出现三个特点:一是秋燥来了但不明显,暑热仍在,一场雨过,天气仍然有暑湿,只是没有盛夏时那么厉害罢了;二是昼夜温差慢慢变大,可以感觉有了凉意,因此早晚要注重防风保暖,晨起后可以喝一杯热水驱寒;三是空气变得干燥,湿度减低,在饮食上要开始适当滋阴润补。
专家强调,不同于酷夏时祛暑湿,要把握祛湿和润燥的度,不能吃太多的赤小豆、绿豆、扁豆、薏米等,而学会润秋燥,可以适当吃些雪梨、莲雾等水果,炖些滋阴的汤水,如兔肉汤、鸭汤等。但滋阴力度不宜过大,祛湿又不能过头,饮食要稍稍润补,不能像夏天吃得那么解暑。若是要吃牛、羊肉的话,可以配奇异果、橙子等较润的水果。这时滋阴可以适当喝点甘蔗水、萝卜水或是罗汉果水。
专家提醒,初秋尽量少吃葱、蒜、韭菜、胡椒粉、茴香等辛味之品,少吃苦瓜、西瓜、哈密瓜、青瓜这类寒凉之品,平时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核桃、无花果、蜂蜜、枇杷、菠萝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燥。
立秋后重养肺 食梨滋润去火可降燥
立秋过后,人容易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出现咳嗽咳痰的问题。同时,长夏时节,脾胃也较为虚弱。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陈越表示,此时吃梨可以起到健脾,顺时养脾胃的功效。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能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生吃梨,能解除因上呼吸道感染所产生的咽喉干燥痒痛、干咳及烦渴、潮热等阴虚之症。此外,梨果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梨果皮可以清心、润肺、降火、生律、滋肾、补阴等功效。
秋蚊子最毒!为啥蚊子总爱叮你?
立秋过后,蚊子异常凶猛。天气转冷后,很多蚊子才会进入室内。俗话说,“秋天的蚊子嘴开花”,这种“嘴开花”的蚊子是雄蚊。与雌蚊相比,雄蚊头上有两根羽毛状物质,看起来像嘴开花。雄蚊子并不吸血,凶猛吸血的都是雌蚊子。
很多人感慨“蚊子就喜欢B型血!”也有人认为蚊子喜欢“O型血”。蚊子还有根据血型来叮咬人的“本领”?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介绍说,一般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第二年春天苏醒后又出来咬人;最适宜蚊子生活的温度是30℃左右。有些蚊子是以成蚊形式过冬, 选择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有的蚊子是以卵的形式过冬,这样的蚊子因为是最后一次吸血产卵,因此咬起人来格外凶猛。
“贴秋膘”别着急 这三类人悠着点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肥胖。在立秋后的饮食中,人们应科学地选择适宜秋季吃的蔬菜,如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这些都是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的蔬菜。
夏公旭特别提醒以下三类人,“贴秋膘”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贴秋膘”的技巧。
脾虚患者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量摄入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人及儿童 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南方人不宜“贴秋膘” 少吃西瓜多吃藕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家胡爱萍教授表示,地域不同,人们的养生方式也不同。“贴秋膘”适宜于北方,而南方立秋过后,天气仍然以暑热为主,人体脾胃功能相对较差,如果忙着“贴秋膘”,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不利于健康。此时防暑除湿,健脾护胃,养阴润燥才是关键。
来源:《人民网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海翔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