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故事| 让我来告诉你这些带“艾”的孩子多可爱——记宜昌疾控中心杨玉兰


     她,一直在特殊的岗位坚守着平凡的工作;她,曾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彭丽媛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的亲切接见;她,用天使般的爱,点亮艾滋孤儿生命的亮色……杏林春暖,妙手仁心,她就是——“湖北好人”、“十大疾控卫士”、宜昌市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坐诊专家,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门诊负责人杨玉兰。


坚守特殊门诊,她义无反顾说这是责任

     2011年起,杨玉兰具体管理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门诊,她所面对的是比艾滋病患者更为棘手的人群——吸毒者。他们深受毒品所害不能自拔,常常会为了短暂的满足不择手段。同时他们也是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群体。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她与团队常常要忍受病人恶言暴语甚至人身攻击,始终秉承着人道主义精神,用科学的行动与温和的语言去感化每一位患者。

     6年来接诊维持治疗近40多万人次;咨询服务2万人次,组织报纸电视宣传40多次,与省电视台制作《健康金管家》专题节目;推荐15个同伴教育员接受专访并到社区现身说法;积极搭建戒毒康复QQ群,实施网格化管理。让90%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为阻断艾滋病传播,降低因海洛因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违法犯罪等危害,维护社会安宁,达到个人减压、家庭减负、社会减害的效果忘我工作着。

     杨玉兰在门诊准备了糖果等零食,为减少病人因美沙酮口苦难咽的痛苦;每逢过节她会对病友用手机发去节日问候,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被关爱;为了确保那些因故不能按时来门诊的病人能够服得上药,她常常加班;有时还会为患者垫钱支付医药费。遇到血管堵塞不容易抽血健康体检的患者,她撸起袖子亲自上。她常说:“病人就像我们的家人,一年365天,天天都会见面。他们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我的心愿。”杨玉兰的付出赢得了病人的信任,无理取闹的病人见到她也会慢慢变得收敛,哭穷耍赖的病人也会一点一点把钱还上,蛮横拒检的病人最终也乖乖抽了血、验了尿。

为“艾”忘我,她百折不挠说这是心愿

     当一些人远离、排斥艾滋病人、艾滋病孤儿时,杨玉兰作为一名防艾战士毅然选择“逆行”。把孩子们接到自己家中,跟家人一起吃、住,像妈妈一样关爱、呵护他们,为孩子们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她——以博大无私的“爱”与“艾”同行20年,是艾滋至孤儿童的好妈妈。

     有一次,杨玉兰在组织艾滋孩子们一起做简单的“加减法”游戏时,发现有个孩子“旦旦”一声不吭地独自坐在旁边,凭着母亲的敏锐,她发现了“旦旦”没有上过学……一个10岁的艾滋孤儿,因为受到歧视和孤立,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进课堂,失去父母的他被寄养在一所养老院里,陪伴他的就是院子里几只鸡……为了不让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杨玉兰多方联系,积极争取,终于让“旦旦”去外省的一所“红丝带小学”入学读书。

     在2016年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的前夕,“旦旦”参与了由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结核病防治亲善大使、国家卫生计生委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所主演的反歧视艾滋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据悉,像“旦旦”这样受到她关爱的艾滋孤儿,宜昌还有七个。连续几年,她作为全省代表,带领艾滋病致孤儿童参加了在北京、武汉、香港举办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活动,她带着这些“因艾致孤”儿童走出大山,去开眼界、见世面,去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好,感受更多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知道,天空有属于他们的蔚蓝,这就是一个红丝带妈妈最大的心愿。

事无巨细 让“红丝带”开始飘扬

     杨玉兰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坐诊专家,她和她的团队利用一切机会向人们宣传:性接触、血液、母婴才是艾滋病传播的3条途径,而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红丝带”开始飘扬:


  • 在杨玉兰的感召下,单位党员自愿捐款捐物,

  • 她的同事、朋友组成了“爱心妈妈团”,元旦、春节去看望艾滋孤儿;

  • 孩子去武汉上学总有省疾控的爱心妈妈接站、请吃饭。2016年,有杨玉兰的积极推动和呼吁,某企业爱心人士为艾滋孤儿募集善款近2万元;

  • 7名爱心人士开展艾滋孤儿跟踪关爱活动,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具体帮助;

  • 5月建立一个“爱心”云微店;她还争取到武汉和香港的爱心人士,为两名因艾滋病致孤的高三毕业生解决了大学学费……


     她的丈夫身患癌症生前对她的事业非常支持,暑假孩子们来,他忍着酷暑和病痛,每天给孩子们做一日三餐和忙前忙后帮助生活起居,“孩子们”称他干爹,他的最后一程是“孩子们”和杨玉兰一起陪伴着。每当艾滋孤儿来家里,她女儿还当“小老师”,帮他们补习功课。令人痛心的是,去年秋天,杨玉兰的丈夫,这位与病魔抗争了20多年的男子汉永远地离开了她。

    如果说,红丝带飘扬着疾控人的风采。那么,在对抗新世纪瘟疫的持久战中,杨玉兰用心播种爱的芬芳,用爱点燃特殊人群生活的希望。



(来源:宜昌市疾控中心)


往期【故事】回顾:

故事| 医患纠纷?不存在的!我有“语言处方”

故事| |“扑通扑通”是我听过最美妙的声音——记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

故事| 那些和“肝”相爱相杀的日子——记陈孝平院士

故事| 撑艾滋反歧视——记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王焕云

故事| 快过时间 赢过死神——记急诊医生张希洲

故事| 再度来袭!情诗两首 思乡千斤 ——记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针灸队

故事| 相伴三年,从陌生人到“家庭医生”

故事| 中国遇上阿尔及利亚,爱心遇上爱心——记援阿医疗队温情一刻

故事| 无悔援疆路 不舍援疆情——记叶心国援疆往事

故事| “救一个生命就能救一个家庭”——记重症医学科万鹏

故事| 基层首诊——一键打通你的“任督二脉”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有惊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