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仟源中药 健康养生
秋分
“秋分”是秋天过半的意思。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
分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三
候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秋分”时节对中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气温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应遵循平衡阴阳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
这个时候也还是燥,但此时的燥已经是凉燥了,和白露时的温燥不同。锻炼身体是养生的最有效途径,此时应加强益肺润燥,练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当是有所帮助。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这些都可以滋阴、润肺、养血,辛辣食物尽量少食,季节果品可以多吃,这也正和“不时不食”的古训。
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宜忌。如对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平时多食油腻之人,要多食蔬菜、水果以平补为好,如多食山药、百合、红枣、南瓜、竹笋、绿叶蔬菜等,少食羊肉、猪肉、动物内脏、辛辣之物。食疗可选海米炝竹笋、甘蔗粥等,有清热祛风、补脾生津的功效。
甘蔗粥
材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
甘蔗洗静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补脾消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宜于热痛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油酱毛蟹
材料
河蟹一斤,葱、姜、料酒、醋、面粉、味精、淀粉各少许。
做法
蟹洗净去尖爪,一劈为二,去腹中脏物,斩开处扑上干面粉,入锅煎炸好,至蟹壳发红,入入调料和水烧8分钟,入盐,味精,用水淀粉勾芡上桌食用。
功效
益阴补髓,清热散淤。
海米炝竹笋
材料
竹笋若干,海米若干(看食量而定),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拍松,切成4厘米的长条,用开水过一下去掉涩味,捞出过凉水,控尽凉水入油锅,四成热的油中炸一下,捞出控尽油。烧热锅,放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出锅放起;炒锅放油至5成热,放海米、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和竹笋,翻炒数下出锅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这个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作为医疗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但是,因为梨性寒冷,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甘蔗性寒,对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适于秋冬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精神调养在“秋分”非常重要,因为秋天万木凋谢,人们容易产生“悲秋”之感,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神安宁。在天气好的时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年轻人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了,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自己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登山使心情愉快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使身心都可得到放松,从而消除了不良情绪。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乐观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也就是“阴平阳秘”,这样才可以避让肃杀之气,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
食谱来源老中医养生网
关注仟源中药
护佑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