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两学一做学习园地】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大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带领全党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崭新局面。充分总结这一历程,将其上升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从思想理论上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需要。

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党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联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来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深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因此,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乎道路、关乎旗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信仰追求,维护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在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未来认同上下功夫,努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一、政治认同,就是要创造性地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的科学内涵问题,从而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到实处。

关于政治,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明确而坚定的,即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正如列宁指出的:“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在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赋予讲政治在今天的三大基本内涵:

   一是自觉维护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权意识和执政意识。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中国的一大幸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信仰坚定、敢于担当、善于学习、勇于纠错、求真务实的党,无愧成为中国人民的政治核心;强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最终都落脚到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而党内存在着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不自觉、不自信倾向,是最大的忧患等。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意识和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以人民为中心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不是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具体历史条件下以先进阶级为核心、劳动群众为基础、包括一切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个人和社会集团在内的有机整体。因此,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承认历史发展由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性在于,只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通过不断地解决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引导群众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地向更美好的未来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性在于,党只有在不断地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才能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政治核心,从而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因此,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高度政治自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发展。

   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党性立场和阶级意识。恩格斯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共产党,最大的政治就是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精神上的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共产党人看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能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不单纯是一个要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才能实现的未来目标,而是共产党人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是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历史活动的实际构成要素。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我们赖以出发的实际的组成,就因为它不仅是个伟大的未来目标,还是共产党人战略定力的精神源泉,奠定了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正义性的根据;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理论基础,浓缩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共产党人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的精髓。可以说,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是共产党人的伟大奋斗目标,还是我们脚下的路、过河的桥和登山的梯,是我们从实际出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坚持工人阶级立场、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最高体现,是增强政治意识的根本要求。

二、理论认同,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决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问题。

我们党最重要的建党经验就是坚持“思想建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把思想领导权视为最重要的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可分割,马克思主义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工作的看家本领。

   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是因为科学的理想信念不能自发产生,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支撑,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从而获得战胜资本主义的道义制高点和必胜信心。今天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就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牢固,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掌握,被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所迷惑。要看到,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无法凝聚民心、团结奋斗的,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取得新胜利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坚持“两个坚信”的基本态度,即针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鲜明地提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它在今天仍然适用,否定这一点就丢掉了根本;针对照搬照抄的本本主义错误倾向,提出坚信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所以在今天没有过时,就因为它适用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整个历史时段,无论今天的历史条件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我们仍然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涵盖的历史时段。同时,这些基本原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具体历史阶段中的运用,总是要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因而必须与具体的历史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党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着眼于对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辟理论的新视野新境界,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创新发展,把坚持和创新更好地统一起来。

三、历史认同,就是要解决新历史条件下凸显出来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统一性问题,解决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历史是国家的精神血脉和命运根基,立国必先立其史,灭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认同本质上是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问题。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把握历史事实、形成历史共识,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历史认同的重点,关系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我们党坚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认同,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而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两大主题,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由此也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分步走,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有机接续的不同阶段;历史从中得出了两个结论,即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不能把革命和现代化对立起来。因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致性,坚决反对把革命和现代化、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历史加以割裂的错误倾向。

    现代化的道路选择还涉及革命和启蒙的关系。西方资产阶级的现代化启蒙是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开展的,而中国的现代化启蒙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下完成的。中国革命的关键是唤醒民众,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通过革命使中国人民觉悟、觉醒和站起来,这不仅是政治上的解放,也是现代化人格的前提,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代以来历史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近年来,一些人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美化侵略,是试图颠覆历史认识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地维护唯物史观的历史评价,不断凝聚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性质的历史认同,即这一侵略没有也不可能给中国带来现代化的文明,而是一步步把中国逼进亡国灭种的死胡同。正如马克思在英国殖民印度后所作出的判断:“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它的一切古老传统,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实践证明,没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中国人民不可能彻底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社会主义在救中国的同时也拯救了中国历史文化,这是历史的结论。

四、现实认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必须高举的旗帜和坚持的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已经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广阔的前景,就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国人民的创造热情,凝聚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提升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认同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获得人民的广泛认同,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立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进展在于制度的不断巩固完善。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定型,并日益显示出其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大见成效;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定位日益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成熟,等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路径借鉴,显示出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极大增强了人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五、未来认同,就是要解决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关系,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性上看,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真正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形态,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可能通过加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冲破资本主义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不仅事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也事关世界人民的发展出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的历史逻辑的汇合,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其所焕发的勃勃生机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借口“我们只能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社会”而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性是站不住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消灭的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这将使社会生活更加生气勃勃和充满活力,而不是自满自足和无所作为。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

五大认同建构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实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始终围绕“两个巩固”,深入总结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丰富经验,不断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上取得新成效,在强基固本、正本清源上取得新进展,更好地团结鼓舞中华儿女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来源:光明日报

=======邀请身边朋友一起关注吧========

点击上方阿巴嘎旗卫生计生平台蓝色字体关注最新动态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与您身边朋友一起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