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月饼该咋吃?今年中秋这样过,团圆又健康!

10月4日是中秋佳节,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今年中秋比去年“晚”了19天。同样是中秋节,为什么有早有晚?今年的月色又如何?网传吃一个月饼等于喝掉三勺油?送你一份中秋团圆指南,一起来看!

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十一长假,赏月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据天气预报显示,预计10月4日(阴历八月十五),华北、东北等热门赏月地区皓月当空,适宜赏月;东北地区夜间气温较低,外出还须做好保暖措施;黄山、庐山、峨眉山等赏月地或雨水的短暂打扰或云遮月,观赏度欠佳,预计到10月6日前后(阴历八月十七)多云天气,可错峰赏月

赏月最佳时段一般选择在中秋节晚上8时到第二天凌晨,而秋季最主要的特点是温差大,像北京白天最高气温可达20℃以上,但晚上气温却可能跌破到10℃以下,早晚温差可达10多度。尤其在山区,温差尤为显著。赏月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随早晚温差和山上山下的温差及时增添衣服。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诗中有云:“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影响中秋赏月最常见的天气主要就是“云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的就是云。但气象部门不观月,只观云,我们可以通过云量来估计赏月的成功率。

例如晴到少云天气赏月成功率一定很高,反之,多云到阴的天气成功率就很低。一般来说,我国北方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中秋云少,有利赏月。北京20个中秋平均总云量为4.3成,即43%的天空被云所遮,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云量最少的地方,也是赏月成功率最高的地方。我国中秋云量最多、月最难见的还是四川盆地,如四川峨眉山,20年来的中秋节没有一年云量少于5成的,且其中有16年都有雨,下雨几率达80%。

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安排进行了适当调整,增设了中秋等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至今,曾有2年的中秋与国庆黄金周相逢,它们分别在2009年和2012年,但它们的中秋佳节均不晚于今年。因此,今年也是自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以来,中秋节最迟的一年。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然而今年的中秋月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专家称,今年中秋月最圆时在10月6日02时40分。如果要看最圆月亮,要熬夜才行了。不过今年中秋夜的月亮也已经接近圆满,中秋当日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也是妥妥的。据统计和预测,从1951年到2050年这100年时间里,“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将出现39次,“十六圆”的情形有48次,“十七圆”只会出现13次。

月饼的健康吃法

别拿月饼当早餐

有些人喜欢拿月饼当早餐吃,但专家提醒,这种做法会损害肠胃。

因为月饼含有很高的油脂及糖分,比较难消化,空腹吃更易刺激胃酸分泌,引起泛酸,有些本身就有胃病的人还有可能会出现胃痉挛。因此,最好在半空腹状态下食用月饼。

饭后不宜马上吃月饼

吃饭后不宜马上食用月饼,应间隔3小时候再食用为佳。刚吃饱饭,胃里的食物还未完全消化,如果马上食用月饼的话,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不要将月饼当宵夜

专家建议切勿将月饼作为宵夜来食用,因为其难以消化,极易导致肝胆问题,甚至出现消化道疾病和其他急病,如腹胀、胸闷、呕吐等。

月饼不宜粥相配

有许多人在食用月饼时,都愿与粥同食吃,口味独特。其实不然,月饼配粥会迅速升高血糖,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还会降低脂肪代谢。

先吃咸味后吃甜

如果要品尝的月饼比较多,应先吃咸的,后吃甜的,这样才能把两种月饼的味道品尝出来。如果备有甜、咸、鲜三种月饼,应先吃鲜味,后吃咸味和甜味。如果备有甜、咸、鲜、辣四种月饼,应先吃鲜味,后吃咸味,再吃甜味,最后吃辣味。

月饼好吃要适量

月饼虽好吃,但不能贪吃。因为月饼中含有较多的油脂、蔗糖和配料,其热量非常高。如果食用过量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限制月饼的摄入量。

还有,在食用过多过甜的月饼后,胃酸分泌增多很容易造成消化性溃疡。老人和孩子脾胃功能差,过量食用会消化不良。即使健康人,吃太多的月饼也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所以,月饼不能当饭吃,一定不要过量。

月饼“伴侣”很重要

吃月饼时可以配合吃味酸、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奇异果、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有助于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代谢。

配一些热茶或温热的白开水也是非常适宜的,一则可以止渴,二则能去除异味、解油腻、促进消化。普洱茶、绿茶、茉莉花茶、菊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要喝冷饮,避免导致消化不良或者腹泻。

无糖月饼也慎吃

即使对于无糖月饼,糖尿病患者也不可无节制地吃。

因为无糖月饼及其他一些无糖食品,只是没有加蔗糖,但也含有其他糖类,月饼的热量很高,而控制糖尿病的要点之一就是控制热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留心食品成分表,注意蛋白质、脂肪、糖、淀粉和胆固醇的含量。




监制/李国强  主编/刘艳利

编辑 / 张文波 刘飘 刘晓玉

新闻热线/0372—5867009   5887186

投稿邮箱/xyyxck@126.com

更多内容请关注医院网站、微官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及新浪微博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