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养生】青岛市居民秋季养生保健指南(二)

秋季

养生方法

(一)精神调养。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早睡早起,以应秋候。在秋季三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早睡以敛肺气:秋季早睡,正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以补偿。秋季早睡,对于人体保健是有好处的,符合“养收之道”的。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民间流传的谚语。它正符合了《内经》所提到的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自“立秋”节气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应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秋天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少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厨房最好安装换气扇,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三)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多吃滋润多汁的食物。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耗伤肺阴,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初秋时节,岛城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易伤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可以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在滋阴润燥饮食的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可以吃点脂肪含量低的鱼肉,鱼肉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四)药物调补。

  秋季气候干燥,天气渐凉,脾胃易受影响,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用耗散之品,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除上述几味药外,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黄精糖浆、复方蜂乳、雪蛤参精、复方胎盘片、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玉灵膏等。上述中成药,有养阴润燥、益气养血之功效,即使没有口干、舌燥等症,亦可少量服用,以达到养生目的。

(五)运动调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阴精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于猛烈。登山是一项集运动与休闲为一体的健身养生运动。登高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山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登高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山河壮丽,陶冶性情,有利于健康。

  秋日清晨气温渐低,锻炼时不可穿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锻炼过程中,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宜循序渐进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六)穴位保健。

  秋天经常按摩太溪、三阴交和照海三个穴位保健效果好,有养阴生津,改善体质功效。照海穴:照海穴通奇经八脉之阴跷脉,阴跷脉、阳跷脉左右成对,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之说。此穴位在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海寓意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照海穴为“漏阴”,该穴位出现问题会造成肾阴亏虚、虚火上升。按摩照海穴,宜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有滋补肾阴的作用。睡前揉几分钟照海穴,还有安眠之功效。在按揉照海穴的时候,要闭紧嘴巴,不能讲话,假如觉得嘴里有唾液了,要咽到肚子里去。唾为肾之液,唾液也有滋补肾精的作用。


太溪穴: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输穴是本经经气汇聚之地,原穴是本经经气较大的“中转站”,太溪穴合二为一,处肾经经气最旺之所。足少阴肾经在五行中属水,所以刺激太溪穴具有很好的滋阴作用。按揉太溪穴一年四季都可以,秋季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该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最好在晚上9-11点按揉,此时按揉可“得益彰章”。


三阴交: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补三经之阴,也就是补肝经、脾经及肾经之阴。每天晚上5-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侧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可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该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孕妇忌按。

供稿:宣传科

编辑:王琳 潘艳

平度市人民医院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疗资讯和相关服务咨询,疾病具体诊疗方案建议来院面对面咨询专业医生。 

小编那么拼,点个再走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