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资讯速递丨2017AASLD慢乙肝相关前沿学术报道

    导读   

第68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于2017年10月20-24日在美国华盛顿隆重召开,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本次年会上都有哪些与慢乙肝(CHB)相关的热点问题与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吧!


01
替诺福韦对多重耐药的慢乙肝同样有效

TDF对其他核苷酸类似物(NAs)发生基因耐药的位点依然保持高/中度敏感,对其他NAs已发生耐药或多重耐药(MDR)的患者可以换用TDF,本次年会上韩国的一项研究更加证实了TDF在MDR患者中的重要性。

这是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队列研究(摘要号:27),研究表明:基于TDF的治疗对MDR的慢乙肝患者非常有效,TDF单用or TDF联用,两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共纳入对≥2种NAs多重耐药的243例CHB患者,平均年龄49岁,男性占77.4%,基线平均HBV DNA水平为(4.2±1.5)logIU/mL,排除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患者,考察患者治疗1、2、3年时病毒学应答(即HBV DNA检测不到)并对TDF单用or TDF联用的疗效进行评估。

图一:治疗1、2、3年后各组病毒学应答率情况

图二:TDF单用组vs联用组病毒学应答率情况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TDF+ETV(1 mg/d)组、其他联组和TDF单用组的病毒学应答率,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但图二表明,TDF单用组的病毒学应答率优于任何联用组。


02
女性慢乙肝产后肝炎发作特征和预测因素

Pan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摘要号:180),女性慢乙肝产后肝炎复发或急性加重,主要发生在分娩时ALT水平升高或HBV DNA≥5logIU/mL的产妇。

研究纳入分娩之前、分娩时和分娩后16周内随访≥1次肝功能全套的健康和CHB女性,无感染(A组)869例 vs CHB组(B组)3367例,排除合并感染和抗病毒治疗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及直至产后16周病毒学和生化参数等数据,经多变量分析表明,B组发生ALT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28.3% vs 20.4%,p<0.001)。分娩时ALT水平升高和可检出HBV DNA是产后肝炎发作的独立风险因素



图三:产后ALT变化

03
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需要治疗吗?

高病毒载量(HBV DNA≥20 000 IU / mL)与HCC和肝硬化风险高密切相关,长期抗病毒治疗可否降低HCC和死亡风险?高HBV DNA水平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又该何去何从?

韩国学者Gi-Ae Kim团队研究发现(摘要号:941),与接受治疗的活动期患者相比,免疫耐受期CHB患者的HCC和死亡/移植风险更高。特定免疫耐受期患者早期接受抗病毒干预,死亡风险或降低。

表一:研究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T组HCC风险(HR:2.03,95%CI:1.25-3.31)和死亡/移植风险(HR:3.23,95%CI:1.84-5.66)显著高于IA组


04
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幅度可预测血清学清除  

CHB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清除,可以考虑安全停用治疗药物。会议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摘要号:30),共纳入90多项研究(随机对照、前瞻性列对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期间患者平均HBsAg下降幅度来预测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的HBsAg血清学清除率。结果(见表)表明:无论治疗方案和HBeAg状态,治疗24周时的平均HBsAg下降幅度可以预测HBsAg清除

表二:研究结果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HBeAg阴性患者应用NA治疗的HBsAg下降幅度很小,HBsAg血清学清除率很低,HBeAg阳性患者有所提高。但是,对HBsAg的作用仍然有限,并且不同研究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上,随着NA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累积HBsAg血清学清除率增加,但是仍然保持较低水平。


05
定量抗-HBc水平可预测慢乙肝停药后复发风险

一部分符合条件的CHB患者或许可以尝试停用NAs治疗,但无指标预测患者停药后的复发风险。在本届AASLD年会上,荷兰学者Heng Chi的一项研究(摘要号:911)给出了最新证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定量抗-HBc水平可以准确预测CHB患者停用NAs后的复发风险,有望用于选择可以停止NAs治疗的患者。

该项前瞻性研究对停用NAs、无肝硬化的100例亚裔CHB患者进行随访,停药前HBeAg+患者已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检测不出,巩固治疗≥12个月;HBeAg-患者要求达到HBV DNA检测不出≥18个月;对临床复发(HBV DNA >2000 IU/mL且ALT >2ULN)患者进行再治疗。

随访的中数时间2.5年,39例患者临床复发,4年临床复发率46%。停止治疗时抗-HBc水平较高(每增加1 log IU/mL的HR:0.31,P=0.002)和停止治疗时的HBsAg水平较低(每增加1 log IU/mL的HR:1.71,P=0.032)与临床复发的风险降低有关。


                   

06
乙肝疫苗可预防癌症

我国台湾学者张美慧(Mei-Hwei Chang)教授荣获“AASLD杰出成就奖”。

1997年,张美慧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证实乙肝疫苗确实是防癌疫苗,可减少肝癌发生率(从0.52/10万降到0.13/10万,约减少了75%癌症发生),为乙肝疫苗可预防肝癌发生提供了首个也是历时最长的科学数据。随后在青少年和婴儿中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乙肝疫苗可降低儿童或青少年期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可以说,乙肝疫苗是人类第一个防癌疫苗


07
乙型肝炎新型生物标志物

来自南方医院的孙剑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两个方面的进展:HBV RNA ②HBV相关抗原

①HBV RNA:HBV RNA近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也有很多关于它的研究。有研究显示它与停药后的复发有关,可用于反映体内cccDNA水平以及预测PEG-IFN的治疗应答。

②HBV相关抗原:多项研究表明HBV相关抗原与治疗应答、疾病进展相关,特别是能反映cccDNA水平,但目前对HBV相关抗原尚有疑问。

两者皆需要更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项目来佐证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推动两个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望

尽管我国慢乙肝治疗越来越规范,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应用得越来越广,但目前仍有未被满足的需求,一是绝大部分患者仍然无法实现临床治愈;二是抗病毒药物虽可有效减少HCC的发生,但不能避免肝癌的发生,还有一些特殊人群的治疗等。期待有更多新药研发的突破进展,使乙肝也能像丙肝一样实现治愈。


end


制作丨广生堂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