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房颤】冬季来临,心脏也“打哆嗦”了吗?



天气转冷,又将进入心脏病高发期,人们常说冻得直哆嗦,在这个季节,您的心脏会“打哆嗦”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
先来认识心脏的结构


我们正常人的心脏和自己的拳头大小差不多,它位于我们的胸腔偏左的位置。心脏一共有四个腔室,我们常常将其比作复式的房子,上半部分是两个心房,下半部分是两个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是通过电传导系统连接在一起。


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的跳动节律是受一个叫做窦房结的组织控制但如果出现了异常,比如心房的激动变的活跃了,窦房结的激动就会被盖住,此时就会出现房性心律失常

2
房颤就是心房在“打哆嗦”

我们所说的房颤,其实就是心房的激动非常乱,就像颤动波一样;并且特别的快。在心脏相关的书籍中,界定房颤时心房的频率是400-600次/分,或者350-600次/分。


正常人的心脏激动是60-100次/分,心房激动这么快,就会将窦房结的激动压住。此时,心房的激动就成了心脏的主导,通过电传导传输到心室,心室频率也会变快,变乱,这时候就会出现房颤


从心脏电学上讲,是心房在颤动;从形态学来讲,心房此时就像是在打哆嗦,就像我们的手在颤抖一样,如果此时打开心脏,用肉眼都可以看的出来。



发生房颤时,心房没有了收缩功能,电活动也是紊乱的,对心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人形容房颤发生时,就像怀揣着一个兔子一样,突突突乱跳,使人坐卧不宁。



临床将房颤分为:


初发房颤:为首次发现的房颤,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

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小时,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复律失败或复律后24小时内又复发的房颤,可以是房颤的首发表现或由反复发作的房颤发展而来,持续时间较长、不适合复律或患者不愿意复律的房颤也归于此类。

3
以下几种因素可以导致房颤

从流行病学的统计上来说,房颤是一种老年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不断攀升,65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只有0.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大,房颤的发病率会不断升高;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到80-90岁时,发病率可以达到9%左右。


目前,随着医学的的进步和不断完善,我们通过7天的心电监测,或是智能心电监测仪,发现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可以达到20%-3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病人数在逐步增多,除了年龄变大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其它诱发房颤的因素还有很多

甲亢:经常有人来看房颤,沟通后发现,近三个月瘦了20多斤,而且很容易焦躁不安,坐也坐不住,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房颤甲亢症状,也就是说,甲亢的人容易得房颤,所以很多患者如果有房颤,医生基本上会给他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


瓣膜性心脏病什么叫瓣膜呢?即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相隔的膜,就像房子之间的门一样,这个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瓣膜。如果瓣膜有问题,那心房就容易出现病变,就容易得房颤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些疾病都会使心室的舒张功能降低,张力逆传回心房,心房张力变大,进而容易产生房颤,所以有这三种疾病的患者也容易产生房颤

饮酒:经常大量饮酒,容易导致房颤,此种因素,有人专门做过大规模调查。


过量运动: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健身,健身可以保持身材增加健康的水平,但是什么事情都是有“度”的,过量运动的人就容易得房颤。此项因素在欧洲最先被发现,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长时间大剂量的运动,会更容易得房性心律失常,甚至是提升房颤的发生率。

有一位自行车爱好者,每天坚持骑车几百公里,而且拼速度,在50岁左右就得了房颤。有些运动员也是这样。因为当人们处于过量运动的时候,交感会非常兴奋,那时候的儿茶酚胺等一些激素水平会非常高,而这些激素往往对心脏有害,加之运动员的迷走张力也比较高。所以就很容易得房颤

不可控因素:当然,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雾霾等环境因素。

由此可见,房颤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一旦有上述的这些情况,一定要加倍关注,警惕房颤的发生。


4
冬季如何预防房颤

冬季气候寒冷、天干物燥,很多人容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呼吸不畅、疲劳、眩晕等,不过这些症状往往会被人们当作是季节交替的正常生理反应而被忽视。专家指出,尽管这些症状很可能都是暂时性,但若是出现频繁,则要当心是否出现房颤了。


60岁以上人群是房颤高发人群。随着病情的发展,房颤逐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如果患者抱着忍忍就过去的态度,往往使病情一拖再拖,最终可能诱发心衰、肺水肿、心绞痛、休克、猝死等重症疾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应对房颤的上策。


建议,冬季可通过添加衣服、加强保暖以及限制酒精性饮料的摄入,降低高危人群发生房颤的危险。房颤患者还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图文来源网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