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一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类风湿”也有很多人听说过,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很多患者将两者混为一谈。
诊断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骨科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症状表现不同
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多表现在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
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
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不可逆,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除疼痛外,还有肿胀、关节强直、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改变,比风湿性关节炎要重得多,且康复率较低!
就医检查不同
(1)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以达到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以上。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109/升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3)关节炎的检查中,重症者白细胞计数可达80×109/升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1)血沉和C蛋白反应,病情缓解时C反应蛋白下降,反之则上升。病情加重则血沉加快,病情缓解时可恢复至正常,但约有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沉并不增快。
(2)血常规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伴有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
(3)类风湿因子反应为阳性。
(4)补体及免疫复合物,非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的总补体、C3及C4水平多正常,甚至略高。但是在关节外表现较多者,可出现总补体,C3及C4水平下降。
(5)滑膜液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9/L,甚至更多,蛋白>40g/L,透明质酸酶<1g/L,滑液中可测出类风湿因子、抗胶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治疗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
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外敷中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生活日常及预防
(1)防雨防潮,如果被雨淋湿,要及时擦干,居处应干燥明亮,通风,防寒防水。
(2)关节保暖,尤其要注意四肢关节的日常保暖防护,避免空调直接吹关节,睡觉时应盖被子保暖。
(3)注意饮食,控制高脂饮食,痛风患者尤应注意禁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啤酒等,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4)适宜的运动,规律活动,不能短时间运动过量,避免关节活动过度,在身体微微出汗而无特别的疲倦感为宜。
(5)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时间不足,关节得不到充分休息,极易引起关节不适,诱发关节炎,平时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参加日常工作。
(1)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不要卧居湿地等。另外,劳动或运动后,不可趁身热汗出未干便入水洗浴;有些职业是工作在水湿潮寒的环境中,如渔业、井下、露天作业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劳动汗出,里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未经过体育锻炼者要强得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保健体操,做广播体操等均能增强机体抗风寒湿邪的能力。
(3)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在患了扁桃体炎、鼻窦炎、咽峡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所以,预防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十分重要。
(4)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方式。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但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5)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心理应激和精神创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病有关,精神受刺激、心情压抑、过度悲伤等心理异常会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6)切勿任意进行推拿、按摩、拔罐等传统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或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