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问题时耐心一点,病人遇到困难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一点。这些对医生而言,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对病人而言,换回的可能就是健康,乃至生命”,这是德州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庞敏常说的一句话。
庞敏询问家属病人病情
2000年,庞敏毕业于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被分配到德州市国棉厂医院工作,2012年11月调动至德州市中医院脑病科工作。作为一名奋斗在临床一线17年的脑病科医生,庞敏拥有着大量临床诊疗经验,但她仍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医学前沿知识,深入钻研脑瘫、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近年来,医院组织出去培训学习,更能博览国内外学术专长,积极寻求脑病治疗的新方向、新突破。
“我的爷爷奶奶身体一直不太好,小时候医疗水平没有现在高,每次看到他们因为生病很痛苦的样子都很心疼,所以我从小就决定当一名医生。”庞敏谈到自己学医缘由的时候表示,选择从事医生这个职业也经过了家庭成员的一致同意,父母认为学医可以更方便地照顾自己和家人。“但是,当了医生才发现,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能随意休假,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家里,更别提自己了。”
“对于工作辛不辛苦,说实话,挺辛苦的,但是既然我选择了这一行,我就要咬着牙也坚持下去,不过看到了自己治好的病人,自己心里就踏实好多了,自己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没有时间照顾家里人,庞敏感到很愧疚。病房中的病人以脑梗、脑出血的老年患者居多,病情变化多端,所以每天都要查看病人,工作比较繁忙,没有双休,甚至孩子生病了也只能让他自己来医院打针。
庞敏回到办公室根据病人情况修改医嘱
一位农民患者听说城里医院流行给医生送“红包”,便塞给庞敏一个事先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庞敏怕农民患者担心,没当面回绝,而是安顿好病人后,偷偷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庞敏不但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还绞尽脑汁为病人省医药费,针对不同病人,耐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德州市加强医疗服务建设,提倡人性化服务,医生本职就是治病救人的,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
卫生医疗行业是业务性很强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疼痛、帕金森病、神经脱鞘等疾病越来越常见,病人也越来越年轻化。“脑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是很重要的器官,在面对病人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症状就能显示出病人脑部哪个部位出了问题。比如病人如果出现吞咽困难、头晕、重影的情况,排除咽部、眼睛的因素,就可能是病人脑干出现了问题。”
在诊疗上,庞敏始终秉承“先定位后定性”的方法,从小细节入手,逐步排除,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诊断。在查房时,庞敏还会细心询问病人病症是否改变,有无减轻,以便随时调整医嘱。庞敏从研究发病的机理开始,中西医诊疗方式相结合,在用药的同时辅以针灸等中医治疗,取得效果后再应用于临床。
从以前只能内部交流,到现在有更多机会外出学习培训,并可以通过全国专家交流群与各地专家进行探讨;从仅有一台核磁共振仪器,到现在新上多台仪器方便病人检查。从医17年来,庞敏对德州市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深有感触。
前段时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50多岁的病人肢体活动不便,不能前来就诊。通过诊断发现病人突发脑栓,庞敏和同事立即为病人开启绿色通道,经过抽血、心电图、用药、针灸等一系列检查诊治,病人的肢体在第二天便有了轻微知觉。“仅住了三天院,病人就已经完全康复了,一点后遗症也没留下。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庞敏告诉大众网记者,人的脑部是比较抽象的,神经较多。以前的设备、技术都不够先进,病人治疗周期较长,恢复也比较慢。如今医院为急症病人设立了人性化的绿色通道,有效地抓住了治疗的黄金时期,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医生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