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痒只能靠指甲或“不求人”搔抓才能止痒吗?秋冬季节天干物燥,许多人因体内和体外缺水,肌肤保湿度不够,不自觉发痒、脱皮。
虽然搔抓的痛感可掩饰痒感,却常留下条条血痕,中医师建议,不妨针灸或按摩7个止痒穴位,同时解体内和外在肌肤的渴,让“冬季痒”不再找上门。
皮在痒!7穴位先解身体的渴
“冬季痒”与体内太干有很大的关系。若出现脾胃失调、肠液太少、口干舌燥、排便干燥、火气大、喉咙干痒等症状,代表体内津液代谢失调,水分和养分无法传递到肌肤组织,加上外在风邪的影响,皮肤更容易显得干燥、奇痒无比。
搔抓止痒易产生伤口,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建议大家可按压脾经、肺经和大肠经的对应穴位,在不伤害皮肤的情况下快速止痒。常见穴位,包括走脾经,可补血、活血、调理津液代谢的三阴交穴、血海穴和阴陵泉穴。
走肺经,可缓解上呼吸道干燥的鱼际穴和尺泽穴;走大肠经,可同时改善排便干燥、口干舌燥、胃火旺盛的曲池穴和合谷穴。
三阴交穴
位于脚踝内侧上3寸,在胫骨后凹陷处。
血海穴
内踝尖直上三寸,股骨后缘。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鱼际穴
手掌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的赤白肉际处。
尺泽穴
微屈肘,肘部横纹偏外侧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曲池穴
手肘关节外侧骨边,手肘弯曲成90度,在手肘横纹的外侧尖端上,靠近骨头边缘。
合谷穴
位于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点,向食指骨侧按压酸胀处。
平常按压这些穴位,也能达到体质调理、体内保湿的保健效果,预防冬季痒的发生。
喝水止冬季痒中医教你怎么喝
止痒需先止身体的渴,但除了按摩穴位之外,也有人提倡多喝水,但每个人所需的水量不同,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大量喝水,而容易水肿的人也不能完全都不喝水。此外,比起饮水量,肠胃是否能吸收、维持正常的津液代谢,才是身体止渴的关键。
建议从事静态工作的人,每天饮水量(cc)可用体重数值(公斤)乘以30,例如50公斤体重,每天喝1500c.c.水分;而从事动态性、易流汗工作的人,小便量减少,尿液变黄,此时应补充水分,尿液颜色需维持淡黄色,如绿茶第一泡的清澈黄、无杂质,才算正常。
喝水时间不宜太短,不要等口渴才大量灌水,以免脾胃还来不及吸收,就随着尿道而出。建议每小时喝水150至200c.c.,且喝的时候慢慢来,可帮助身体抓住水分。若喝水觉得腹胀,民众可在温水中加少许盐巴,帮助水气下行。
中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长期开展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正骨整脊、中医体质减肥、小儿推拿、催乳师(产后康复)、新九针(针灸提升)、中医外治膏药制作班~
提供试听/实用干货/中医课程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联系电话/微信:13584019959(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