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0mmHg。
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是
140/90mmHg。
但市民们还是要管理好自己的血压,最好控制到130/80 mmHg以下。
在之前美国高血压协会发布的版本中,高血压前期这个概念已经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高血压1级,只要血压达到 130 / 80 mmHg 程度,即被认为是高血压 1 级,而以往 ≥ 140 / 90 mmHg 的高血压,则被定义为「高血压 2 级」。
这一标准的改变,背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项研究:2015 年 NEJM 发表的 SPRINT 试验,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组织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当时共纳入了 9361 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强化降压组(收缩压小于 120 mmHg)和标准降压组(收缩压小于 140 mmHg)。
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小于 120 mmHg 的强化降压,可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降低 30% 和 25%。
面对变化 如何看待
本次指南写作委员会主席Paul K. Whelton教授认为,这一定义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130/80 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另外,他认为,诊断为高血压是“黄牌警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危险。指南的这一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年轻人,估计小于45岁的男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2倍,小于45岁的女士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1倍。
目前我区高血压患者数占总人口数约20%,意味着我区成年人中大约每五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但是面对这一标准的重新制定,估计将增加14%的诊断人数。但这部分人群将被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药物治疗的人数可能仅有小幅增加。
中招怎么办
在高血压被重新定义的今天,如果你被划进了高血压人群,该怎么办?
管住嘴迈开腿做起吧,高血压≠一定需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病、临界性高血压的首选基础疗法,目前的研究表明,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控制体重、限盐摄入、戒烟、避免情绪波动、合理运动等。
当然,如果以上方式仍无法控制好血压,那么你就需要服用降压药物。选择降压药的原则是:小剂量、联合用药,平稳降压,及时就医,切莫心存侥幸。
关于血压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适时血压监测也很重要,特别是患者自我监测。那么,你知道怎么正确测量血压吗?
2分钟教你正确测量血压
第一步:选择血压计
常见的血压计有以下3种:
① 水银血压计
准确性高,使用者需要听诊技术,操作不当容易发生测量偏差。
②腕式血压计
操作简易,但容易出现误差。
③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操作简易、携带方便,一般人都能使用,误差较腕式血压计小,可记录多次测量数据。
所以,以上3种血压计中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选择有“食药监械”许可认证的家用或医用血压计,都可得到准确可信的血压值。
第二步:测量血压
1
测量前
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尿液,至少休息5分钟。
2
测量时
调整坐姿:
身体挺直坐好,双脚自然平放,手臂和血压计平放于桌子上,调整桌、椅的高度,尽量让血压计与心脏同一水平。
放置袖带:
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的部位,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
调节袖带:
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如果衣服袖口过紧不要把袖子卷上去,否则容易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测量的血压偏高。
准确测量:
测量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
第三步:记录血压值
测量后记下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及血压计上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
每次测量要测2~3遍,每遍间隔1~2分钟,取血压的平均值。
1
普通成人
建议每1~2年测一次。
2
刚诊断为高血压或血压未达标及不稳定者
连续测量血压7天,每天早晚各1次,去掉第一天的血压值,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3
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且稳定者
每周测量1天,每天早晚测1次。
4
高危人群
每半年测一次。
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55岁;
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和(或)舒张压85~89 mmHg];
超重(BMI为24.0~27.9kg/m²)或肥胖(BMI≥28 kg/m²);
腹型肥胖:腰围≥90cm(男),≥90cm(女);
长期膳食高盐;
长期过量饮酒(白酒≥100mL(2两)/天)。
测量血压可于每天早上和晚上各进行一次:
早上:起床排尿后,服降压药前(如早上6:00-9:00);
晚上:睡觉前(如晚上18:00-21:00)。
温馨提示
血压在一天中会有一定的波动,而且受多种内外环境的影响,不用过分计较某次的血压轻度升高或降低,不要因自测的几次血压值高低来自行随意调整药量,若发现固定某个时刻血压经常超标,应及时就诊咨询医务人员。
来源 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