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水平如何规定,怎么测?12月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健康传播大会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与分析。大会同期发布了《2016年居民健康素养的监测结果最新解读》。
记者|孙凡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本届健康传播大会吸引了吴孟超、钟南山等院士级大咖,以及来自中外多家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发布科学声明、数据报告、影响力分析等,畅谈本年度健康领域的热点话题。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局长毛群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等领导出席大会。
什么是健康素养?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副主任李莉教授在《2016年居民健康素养的监测结果最新解读》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最后是落脚在能力上面,既然是能力就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干预培养实践锻炼去提升的。
李莉教授说,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健康素养研究成果的一个共识,换言之,健康素养水平和人均期望寿命生命质量高度相关,是健康的一项重要决定因素,是人群健康状况的一项比较强的预测指标,影响社会影响力水平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提升健康素养可以减少健康不公平,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结局。由于健康素养是通过一个长期的作用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和慢性病的发展发展和结局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健康素养的提升工作。2009年,健康素养作为一个新医改的新内容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在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素养的66条,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时提出,到2012年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十二五规划,2014年纳入了全面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5年健康素养水平成为医改成效的一个监测指标,2016年的时候健康素养水平纳入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最重要的是纳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通过监测指标的规定也阐述了健康素养和健康中国的关系,把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了和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同样重要的地位,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纲要》中关于健康人群只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健康素养水平,另一个就是体育部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可见健康素养水平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提升健康素养是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重要策略和测试,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意和先导工作。
什么是健康素养?简单来讲就是如众所知的《健康66条》,是2008年由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首次提出。《健康66条》规定了老百姓维护和促进个人的健康所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的66条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它也是健康教育、健康传播、科普宣传的大纲和主线。
健康素养水平怎么测?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为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确定优先工作领域,为制订卫生计生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从2012年开始连续开展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动态监测。
监测范围在我国31个省(区、市)展开,一共有366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是区县为单位,即366个区县,每个区县有3个街道、乡镇参与,全国共1008个街道、乡镇参与调查。
监测对象是15-69岁的非集体居住的常住人口。非集体居住是指不包括那些医院、学校、军队、养老院的散住的居民户。常住人口定义为居住6个月以上就纳入健康素养水平调查,而不考虑调查对象户籍,只要在当地居住超过6个月。抽样方法采用非常科学严谨的多阶段分层的PPS随机抽样的方法,最后抽取到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是采用问卷调查,使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健康素养监测调查的标准化问卷。2016年的调查了城市监测点169个,农村监测点167个,这个比例基本上是1:1,大体符合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后期得到有效样本量84987人,城市人口占50.55%,农村人口占49.45%,城乡比约1:1。男性48.53%,女性51.47%,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
监测内容以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为根据,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基本技能。从公共卫生问题的角度,这个问卷或者监测的内容又可以分为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6个方面,只是说分类的角度方法不一样,测评的内容也是不一样,因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每年会报告全国总体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和6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水平测评结果如何?
健康素养水平是一个数值,这个水平是怎么规定?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李莉教授介绍,根据答对问卷当中的题目情况来衡量,类似于文化课考试,考试分数高的话健康素养水平就高。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会被判定具有基本的健康素养,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百分比,即为健康素养水平。
监测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这五年以来我们国家城乡居民总体的健康水平趋势,可以看到从2012年的8.80%上升到2016年的11.58%,呈现出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城乡地区来看,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16.52%,农村居民是8.47%,可以看到城市还是远远高于农村的。按照中东西部地区来划分,健康素养水平是东部地区比较高,按照性别来划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按照年龄来划分,我们可以看到25-34岁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比较高,65-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比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不识字少识字健康素养水平比较低,大专本科以上健康素养水平比较高,可以看到健康素养和文化程度是呈一个比较强的相关关系,这也是因为我们健康素养基于人的读写阅读识字的能力,所以和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
从3个方面来看,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比较低。从6类问题来看,安全与急救素养比较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比较低。根据刚才的监测结果,从总体水平和地区人群特点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持续提升的态势。再有就是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比较慢,而且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可能和经济教育发展滞后以及农村青少年人口的流出,人口结构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在3个方面来讲,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比较高,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素养比较低,没有明显的改变。首先,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受到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个人因素的影响都比较复杂,提升也比较困难;其次,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容易被大众忽视;再次,目前无论健康教育,健康传播,还是健康干预都侧重于面上的宣传,缺乏可操作性的行为建议,深入的干预力度是不够的。
再者,从6个方面来讲,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提升比较缓慢,也是和慢性病防治信息薄弱以及媒体在慢性病防治信息方面存在信息的不一致,这种误导有关系,造成了信息的混淆老百姓很难分辨。
如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李莉教授表示,首先还是要落实《2030规划纲要》,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要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这三个方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从政府的层面讲,要加强对健康素养的重视,从社会行业层面要加强健康的文化建设,创建知识性的环境;从个人来讲,要强化个人的健康责任,培养自主自立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区域和场所的建行促进方面,应探索以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区域和场所创建为突破口,以营造知识性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主的一种健康促进方式。在工作领域方面来讲,应根据监测结果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地区和人群之间的不平衡,确定一个重点的发展领域,统筹资源提高效率,均衡的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从地区来讲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仍然是重点地区,从人群来讲儿童和青少年是我们的重点人群。从内容上来讲,营养、运动、慢病防治等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END~~
越县域,越懂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