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今日冬至,除了吃饺子,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一月两次医保城 全家实现健康梦 

网上商城:www.qdybc.com

2017.12.22

农历:十一月 初五日

丁酋【鸡】年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便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生,阴气渐降。


“数九寒天”

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代表寒冷程度的加深。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寒冷算结束。这个寒冷季节叫做“数九”、“九九”,也称为“数九寒天”。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


冬至习俗


北方有谚“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南方人则吃馄饨和汤圆。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目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 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


起居:早卧晚起,防寒保暖

冬季防寒尤需重视,寒为冬令主气。因此,在穿衣和居家等方面要有足够的防寒保暖措施。但“暖”不等于“热”,冬季室温以20 -23 最为适宜。室内温度太高,外出时容易感冒,反而不利于健康。

冬至外出时应特别注意头和脚的保暖;入夜睡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年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 为界,低于35 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年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感与痛苦,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要特别提高警惕。老年人体温过低时可以用温热水给病人洗擦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饮食:多食温补,注意“三多三少”

冬季饮食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饮食忌辛辣燥热,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冬至时节可多食些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时天气较冷,多数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因此对防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并且应因人而异。

      

      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冬季进补多选择从冬至开始,可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进补后可发挥最大的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的时期。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具体的是应遵循增加热量;少食咸、多食苦;辨证施补等基本要领。


运动:不宜过,动中求静

冬至时阴气旺盛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起,并逐渐旺盛。由于阳是从阴里面生出来的,只有当阴足够旺盛时,阳气才能生得更好。因此,冬至后应注意运动不可过多,要在动中求静。假如一个人平时运动较多,在冬至前后就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冬至时可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


客服热线:400-658-0077

医保城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