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药效的一部分
有人说,人体是药效的一部分。
......
......
小编觉得这种说法好神奇~是真的吗?
纳尼?!%#@&$*++#^%纳尼?!!!
其实,这是国医大师 朱良春说的!!!
《走进中医大家朱良春》一书里有一段记述很有趣,内容大概是:
朱老在担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的时候,曾发现了三位各具绝活的民间医生,于是给他们提供条件,使得他们的绝活能够造福社会。其中一位是治疗肺脓疡(即肺脓肿)的,那位民间医生用“铁脚将军草”,治肺脓疡很神,后来证实这味药就是金荞麦(如下图)。
朱老开展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经过506 例临床观察总结,并且上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他们派来专家进行研究。回忆当时的研究情况,朱老说:“说来也奇怪,金荞麦这么好的疗效,在实验室的培养皿里,不但不杀菌,而且细菌增长的更加旺盛……但在体内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发现只要有化脓感染,这个药物就向那里集中,浓度越来越高,最终治愈疾病,不知是否与中医所说的归经有关?”
这段话值得深思!!
中药在人体当中的反应和在培养皿中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在体外研究能够有某种药理作用的药物,在体内却可能不是这样,在体外研究没有这种药理作用的药物,在人体内却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这跟猜字谜有相似的地方!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字谜,谜面是“一横又一竖,猜十不算数”,谜底是“支”字。谜面中的那个“又”,就是这个谜语的陷阱,很多人想不到这个“又”,本身就是组成这个字的一部分,单纯从一横和一竖去考虑,很难猜到正确的答案。同样,人体本身就是药效的一部分。
就像是金荞麦本身并不能杀死那些引起肺脓肿的化脓性细菌,但是吃进体内,却能够和人体配合,让那些化脓性细菌凋亡,并且通过人体的“指挥”,向化脓感染处集结。这一点和古人的一些论述有相同之处。
如清代的《冯氏锦囊秘录》中说:“盖病之生也,必在人身气血之中,而用药以调病者,亦必取草木与气血有情者而投之,自能与血气相须而却病。则气血借药势而驱驰有力,药力护气血而攻逐无伤。”
这段话就提到了药物与人体气血“相须而却病”。所以我们认识中药,还要考虑到人体本身。“相须”是中药配伍中的一种情况,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一般只讨论两种药物之间,当然也可以多种,可以增强某种或几种治疗效应,增强治疗作用。
李时珍说:“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在人患病的时候,药物与人体就形成了一种“相须”。
读过一篇药效动力学实验报告,也表明了药物与机体的“相须”。实验人员分别让有关节炎的和正常的大鼠服用活络效灵丹,然后采集大鼠血清,并对其中的5 种苯肽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关节炎大鼠吸收入血的成分与正常的大鼠差异显著,改用当归- 川芎药对,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就表明病人和正常人吃下同样的药物,经过消化吸收转换,进入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成分是完全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状态下的人体的“合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正常人身上获得的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的数据,都不能简单地搬到病人身上,因为,病人和药物的“相须”之力和正常人是不同的。
小编说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有很多要带有一个“体”字,如“体悟”“体察”“体验”“体会”等等,中药药性的得来,很多也体现着这个特点。
古时的医家会观察天然药物的形状、生长特点,药物进入人体后的生理体验和表现效果,最终总结药物药性药效。而人体的生理病理环境都是医者考虑的范围,这种思维模式,在现在看,也是具有科学性和人文精神的,值得今人学习。
本文来源:青囊Mook。
地址:亳州市谯城区市政府东南侧
客服 5599995 前台 559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