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迎来“腊八”,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话也绝不是虚夸的。这不,这几天长春的天气嗷嗷冷,气温嗖嗖降,出门冻成“面瘫脸”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寒冷的天气里,冻伤极容易发生,一旦冻伤了怎么办?长春市儿童医院二外(烧伤)科主治医师马丽娜提醒,冻伤后千万别泡冷水、别用雪搓,应快速复温,让血液循环畅通。
虽说现在条件好了,城市里的孩子们保暖都非常好,但孩子贪玩,寒冷天气里,在外面呆一阵,就会冻脸、冻手、冻脚,这些部位极容易被冻伤。
什么是冻伤呢?冻伤是皮肤软组织受寒冷潮湿后局部血运减少而形成的损伤。当局部皮肤体感温度降到-2℃时就有可能发生冻伤,当气温降到-25℃时,就极容易发生冻伤了。
马丽娜介绍,容易出现冻伤的部位有面部,如耳、鼻、嘴,四肢,如手、脚。
马丽娜介绍,发生冻伤是因为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冻伤与气候因素有关。寒冷的天气,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冻伤与局部因素有关。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冻伤与全身因素有关。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马丽娜介绍,冻伤按照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和重度。
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复温后皮肤还会硬,小孩皮肤娇嫩,皮肤颜色会变成暗紫色。
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皮肤像干酪一般。冻伤部位与正常组织间有大水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这种情况,就得截肢了。
老人常说,冻伤了千万别用热水泡,得用凉水,或用雪搓搓。马丽娜说,这种做法完全是错误的。冻伤后要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
冻伤早期可以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以维持足够的血供。
快速使用温水疗法,就是将冻伤的部位放在温度在38-42℃之间的温水里,先放在比体温高一度的水里,等适应后再逐渐增加水温,但水温不能超过45℃,因为冻伤后的部位感知迟钝,容易造成烫伤。“在温水里泡的时间别超过20分钟,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末梢血液增加。”
要及时喝高热、高能量的热饮,让身体暖起来,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在冻伤的部位,可以涂抹一些药膏,如冻伤药膏、甘油、鱼肝油、维生素类软膏等,防止热量挥发。保护伤口以及避免创伤。如果感染了,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就医。
1、局部冻伤。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复温。把人浸泡在40—42度的水中,浸泡期间要不断加水,以使水温保持。局部用水或者肥皂水清洁后用冻伤膏。2度以上冻伤,需敷料包扎好。皮肤较大面积冻伤或坏死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2、全身冻伤。全身保暖,迅速妥善将伤者移至温暖环境,脱掉衣服,盖被子。用布或衣物裹热水袋,水壶等,放在腋下,腹股沟处迅速升温。或浸泡在34-35度水中5-10分钟,然后将浸泡水温提高到40-42度,待伤者出现有规律的呼吸后停止加温。伤者意识存在后可饮用热饮料或少量酒。猝死时应该立即心肺复苏。
禁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干热或缓慢复温,这可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如果冻伤了,尤其是手部冻伤了,千万不要去烤火,因为这样,会易使手部组织受热过快而导致烂掉。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适当增添衣物,三九天寒勤加衣,不能因为一时冷热就随便脱掉衣服。
2、坚持进行耐寒训练,不能整天躲在室内,也需要偶尔出去活动,让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3、适当“玩雪”,农村人都知道,适当用雪搓手、搓脸能预防冻伤,效果还非常不错。
4、避免鞋袜过紧。寒冷天气里,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
长春市卫生计生委宣传处
电话:0431-84692117
邮箱: ccwjwx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