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国未来10年的12个必然趋势!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潇湘医药圈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我想讲一讲未来20年的技术走向。 


技术都会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片、电波等,必然会出现互联网,会出现手机。 


我不想讲苹果会不会取胜,特斯拉会不会取胜,中国今后怎样,美国将来怎样,这不是我说的必然。


我说的是一种总体趋势,我相信这些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它的细节无法预测,比如电话一定会出现,但苹果不是;网络一定会出现,但Twitter不是。


我想讲一些长期的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互相依赖的,但最后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第一个趋势 :形成(becoming)

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下雨时每一滴水会如何进入到山谷,这个路线是肯定无从了解的。但是你一定知道方向——因为有重力,所以必然向下。


而类似于必然发生的“重力”,商业趋势也是必然的,总体趋势一定能够预知。


我们是有选择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必然会出现,我们可以选择想要新技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到底出现什么”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而今天聊到的必然趋势,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在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都在流动和改变。这样一种流动是时常在发生的。


比如有型的产品变成了无形的订购服务,过去在商场才能买到商品,但是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服务,服务的一部分包含了你需要的商品。


比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软件,这也是流动的趋势。


比如现在,名词变成了动词,有形的东西变成了无形的。还有产品向服务的转型,之前卖成品,是有形的,现在采取订购,订购服务,是无形的。


我们处在一个液态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好。比如汽车,这好像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有形的东西,但是你在睡觉时,特斯拉汽车也在不断升级,它的确变得越来越好了,这就是我们将要进入的一个新世界。


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终身学习,不断学习。当你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时,你永远都是一个新的人。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你永远都是无知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处在人生哪个阶段,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所以我们要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


其次,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看到的是产品,现在看到的是过程。比如,我们以前拿到的是已出版的百科全书,现在的维基百科就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创造百科全书的过程。一直在被改变,一直处在创造的过程中。



第二个趋势 :知化(Cognifying)

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你的薪酬


未来技术变革的影响是永久性的。技术将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要做的事情是让所有的东西更加智能,这个智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带来的改变。


未来技术跟人工智能相关,是会给我们社会带来根本性变革的技术趋势,可能就像之前的印刷术一样。


很多东西已经变得很聪明了。比如看X光方面的专家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律方面的AI可以比人类律师助理更高效地阅读文件。


还有飞机驾驶员,比如一趟飞机的航程是12小时,人类飞行员只要工作七八分钟就行了,剩下的时间都是AI驾驶飞机,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人工智能去帮助我们开车呢?比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不会考虑杂七杂八的事情,只是专注去开车。


我们在AI方面做的事情,并不是让他们比人做得更聪明,因为它们很多方面已经比人更聪明了,我们要做的是各种各样的AI,让他们有多种思维方式。


Google训练人工智能玩电子游戏,十年前就开始做了,Google从来没想过去教AI怎么玩,而是教AI怎么学习,AI与人类的不同只在于思考的方式不同。


未来将有数以万计创业公司,他们从事的是人工智能用于某一个领域的工作。使用者越来越多的话,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这是一种滚雪球的方式。


过去我们对智商的的认知就是一维的,这是一般的认知,我们不应该再这样看待智商。我们的智商像不同的乐器弹奏不同的乐曲,不同的人弹奏出的乐曲也不一样,所以大家的IQ不一样。动物、人类和机器的节奏也不一样,所以IQ也不同。


很多人也非常担心,机器人会跟我们抢工作。有一些工作实际上是可以直接让机器人来做的,我们在AI上做的事情不是要让AI更聪明,而是让AI自己去学习,有更多思考和思维。


有很多新工作,是机器人去帮助你完成的,工作职位是不断增加的。


AI帮助人类从电力电气、蒸汽时代到现在多彩纷呈的现代世界。现在的汽车,人类用手的肌肉力量即可开动250马力,我们假设将250马力的车转换成250种思想,那么你开的就不是车,而是自动化的电脑。人类未来的目标,是将智力作为一种服务,可以像电力一样传输。


所以,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适合人类,比如要求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创造本身就是不讲究效率的,不用考虑正确性,这是人类适合去做的工作。任何看上去特别重复性的、没有意思的、没有什么乐趣可为的事情,都可以让机器完成。所以阿尔法狗和人比赛,是不公平的比赛,因为AI吸收了过去所有的套路。 


未来不管是哪个领域,实际上它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须要和机器进行合作,而不是和他们对抗。


第三个趋势 :屏读(Screening)

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


这个趋势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了,屏幕无处不在。任何一种平面都可以成为屏幕,看的书是一个屏幕,接触的所有平面都可以是一个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当成屏幕。


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不仅我们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屏幕可以跟踪你的眼神,知道我们注意力聚焦在那儿了,我们重视什么东西,然后改变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内容。


情绪跟踪就是很好的例子,屏幕可以做注意力跟踪、情绪跟踪。可以根据用户的注意力、情绪做调整。知道你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困扰。我们即将进入屏幕时代,无处不在的屏幕,以前是读书,现在是读屏。


原来书本给人权威,现在是流动开放杂乱的世界,现在的真相是要不断地自己组装。



第四个趋势 :流动(Flowing)

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数据


计算机中的三大阶段:原来是文件夹,之后是网络,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数据流动的时代。现在的阶段就是流标签,云端组成各种各样的流,通过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我们可以听流媒体上的音乐,看流媒体上的电影电视,所有东西都成为一种流。


什么东西在流动呢?数据,不管你是做房地产、医药、化工,还是教育,其实你做的生意都是数据。


商业乃数据之商业。归根结底,你在处理的都是数据。处理数据和处理客户一样重要。


全世界都处于同一个经济脉搏,企业不可能永远增长。但是城市不一样,城市永远在增长。


因特网像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企业,正因为它拥有着无限增长的特质。比如Facebook现在有15亿的社交连接,15亿人相互连接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以产生的价值也不可估量。


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么多的数据像是形成了超级生物体,远远超过人脑的容量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机器星球,其实是全球化的一个运作,全世界的经济好像都以同样的脉搏在跳动,以同样的行为方式在运作。


第五个趋势 :重混(Remixing)

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经济学家发现,全新的东西很少,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就是我这里所说的重混。这是世界发展的方向,重要的趋势。


做重组或者重混时,首先是要做一个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状态,再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重组,之后不断进行这样的循环,就像你把乐高拆开后再组装。


其实报纸也是一样,报纸不是一个单一的物体,它是一个组合,就是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体育赛事、天气情况、书评,包括菜谱等等。英特网上也是,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把之前所有的报纸拆解了,然后组合在一起。 


同样,我们也可以拆解银行,把不同的银行功能分解之后重新组合起来,汽车也是这样,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样做。


把化学概念运用到企业当中来,就像一张元素周期表,看一下企业当中的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必要的元素,进行多次拆解重组,会形成新的东西。企业想要升级,需要拆解企业的构成,再进行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事物。


第六个趋势 :过滤(Filtering)

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钱


这是世界的另一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每年会有600万首新歌,我们不可能听完,电影、书、杂志、文章,也是如此。 


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人来帮忙,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就叫做过滤。 


我们是缺乏注意力的,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唯一变得稀缺的是人类注意力,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


金钱是会随注意力走的,你能够吸引注意力,就会赚到钱。只要人们在这个地方花了注意力,肯定需要这方面产生价值,你在这方面做文章,就会赚到钱。 


既然我们的注意力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我付出了注意力,我就应该拿到报酬。比如,我如果看了广告,就应该拿到报酬。 


第七个趋势 :互动(Interacting)

它的影响将和AI一样深远


在我看来,互动的影响力可能和AI一样深远,电脑就是依赖于互动的。


为什么现在电视那么有意思呢?过去电视就是一个开关或者直接换一个频道,现在可以和电视互动了,可以搜索了,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2050年的时候,电脑会变成什么样子?基本上你可以用整个身体没有任何障碍地互动,电脑是全方位可互动的机器。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样。有一些纳米雷达技术,他可以知道你手指动作的意义。 


智能手机之后应该是什么呢?一个是虚拟现实VR,把机器戴在脑袋上,你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第二种是MR,也就是现实和虚拟混合。你如果把这样一个眼罩戴上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是以3D的方式存在的,你可以用手控制这些现实,而且你真的是相信这些现实是存在的。


第八个趋势 :使用(Accessing)

所有权价值变成使用权价值


 “使用”这个词其实很难去解释,也就是之前我们是拥有一个产品,之后我们去使用某一种服务。 


优步是世界上最大的租车公司,但是它并不拥有一辆车,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但是它却不拥有内容,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但是它没有库存。


这种拥有的概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使用在很多方面比拥有更好,你马上用到一个东西,用完之后马上可以丢掉,肯定比拥有某些东西要更好。因为你的目的是使用,但是拥有的话,你要承担很多的责任。拥有的概念发生了改变,使用权优于所有权。很多东西,我们只需要使用,不需要维护、储存等其他工作。


现在很多的软件也是朝这个方向走了,不用购买,而是订阅,不仅是数字行业,在有形的行业也在发生这样的转变,包括汽车,滴滴、优步都是其中的例子。 我们不需要拥有汽车,只需要使用这种服务,使用无需拥有,无需维护无需储存。


未来按需提供的服务比你拥有这件事物的比例要高。按需经济:各行业的优步。有形的企业也在发生改变。


年轻人,我们把他们叫做游牧民族一样的人,他们在世界各地旅行,但是他们随身什么都不带,你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在哪儿都能够拿到。 


再过二三十年,新兴人类去哪儿都不用带任何东西了,去任何一个酒店,他们马上提供你想穿的衣服,你穿完后留在那里,酒店会帮你清理好。 


甚至连手机都不用上,因为你看到任何一个平板,就可以认出你是谁,变成你的屏幕,任何一个手机可以认出你来,就变成你的手机,整个世界都是你的,非常了解你,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提供,想送到哪儿都可以。不需要行李箱,不需要任何东西,都有相应的服务,就像是新型游牧民族,不需要携带,游走世界。



第九个趋势 :共享(Sharing)

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作


经常会有人讲分享经济,我想拓展一下这个概念。


首先,现在的分享还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对于创业者来说有一个挑战:我们能够做什么? 能让分享得越多,价值提升越多。 


其实我们在讲分享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分享,而是在讲协作,即:分享=合作,以一种规模化的方式合作,可以让成千上万几十亿的人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这些人的共同协作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这种规模是之前大家都无法想象的,这就是未来分享的趋势所在,不仅仅是分享设备,这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和财富,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就是把一些交易以分布式的方式呈现,所以你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计算,不是一对一的,而是整个网络上交易都可以计算出来,之前的任何一项交易都会成为之后的网络构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区块链的网络当中,你是无法作弊的。


第十个趋势 :开始(Beginning)

技术的用途,是用出来的


关于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新的发明是最适合用于什么的,比如爱迪生的留声机,爱迪生根本不知道这能用来干什么。


留声机慢慢应用于两个场景:一是录下临终的遗言,二是录下教堂里的讲话,包括唱歌,后来留声机主要用于这个用途。 


所以,用途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使用来发现的,不断尝试,在发明的时候,我们可能想不了那么多。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嘛,只有通过使用。


我们要评估技术的时候,也必须要使用这个技术,而不仅仅是空想,因为这个趋势是必然的,我们要指引和控制技术发展的方向,必须要使用,然后去调试、优化,使这个技术变得更好。 


因为这些是很新的东西,虽然我们每天花五个多小时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也不知道社交媒体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问题都没有想通。它要求我们真正去学习它,使用它,这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可能和两年后完全不一样。150年前,美国70%是农民,现在只有1%的农民,难道那69%的农民就失业了?并不是,设想一下,在多年之后,工作可能就不存在了,我们在不断的时代的演变中,不断改变。


先去做,去尝试,去探索然后再思考,再规划,再去重复试验。要先做后想,再做再想。如果没有做就去思考,只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技能心得知识。我们要迎合这个时代的变化,所有人都是新手。


学习是不断创新的,如何去创造新的东西,如何去做创造和引领,不仅仅是学习,要去思考,勇于试错(不能害怕这个错误),犯错和学习进步不能分开。持续性的小错误的容忍性,才能有大的创新的推动。最核心的一点,是需要有思考的原型,然后把它延长下去。


第十一个趋势:提问(Questionning) 

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你可以问百度,可以问谷歌,还有各种AI,他们都特别棒,回答变得越来越便宜。 


但是同时,提问变得越来越贵了,我们必须要培训人们去提问,让他们创造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会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 


你必须要有非常好的驾驭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问题本身可以开发一个新领域,是一个能动最好的推送者,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


问题比回答更有意义,好的问题是新的领域,问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驾驭问题的能力。


必须要有意识去挖掘问题,不管设想是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


第十二个趋势 :颠覆(Disruption)

内因从来不是主要原因


最后我想说说颠覆,就是我们的创造性从何而来。当我们在思考颠覆时,有三个规律:


一、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而是从外部推动的,内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医药界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医药界推动的。搜索引擎的创新,也不是从搜索开始的。 


二、一些一蹴而就的现象和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突然,但它其实已经在背后存在了很多年,比如VR已经25岁了,只是因为没有满足成为产品的底限要求,所以到不了大众的视线。


三,创造或者发明,是一个不挣钱的市场。首先大多数的发明都是失败的,风险非常高,一开始的质量非常差,也就意味着利润非常低,任何商人都会告诉你,投资这一行是非常不挣钱的。


市场小、前途未卜是创业公司的坐标,成功的公司不需要承担这些风险。但是创业公司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挤不进那些体量大、很赚钱的市场,只能从这块看起来很差的业务做起。


下一波技术颠覆:


航空公司的颠覆者是无人机,现在无人机可以搭载人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也就是说航空业的颠覆来自于无人机的公司。


而银行的颠覆来自比特币、支付宝等外部公司。


电信行业颠覆不是来自手机、移动通讯网络,而是来自无线网。


汽车的颠覆不是来自汽车,而是特斯拉,带轮子的计算机。


物种进化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进化来提升适应度,低的物种就会被淘汰,高适应度的物种就会存活下来。


所有的企业都在不断追求卓越,也是为了提升适应度。当处于生态圈里卓越的公司,想要攀登到更高峰的时候,需要先下山(降低适应度)再提升来达到顶峰,企业越成功越难下山。


结语:


我最后做一个总结,大家都知道未来令人难以置信,很多年前我在讲电脑,当时的计算机非常大,如果我说,以后计算机可以放到包里,甚至衣服上,人们会觉得我很愚蠢。


这些年来我发现一点,我们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那些看起来不太可能为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将来肯定会为我们所用。我们尚处于开始的开始,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


现在没有人是AI的专家——很多人懂AI,但是没有人是专家。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


我们看过去,认为过去是好的创业时机。同样,未来也是最好的时候。我们也处于最好的创业时代,因为我们还处在一个起点的时代。


如果现在我们已经处于20年以后了,人们会怎么说呢?可能会说,天呀,我真希望2017年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创业,因为那个时候是创业的最好时期,很简单就找到商机了,很容易就改变世界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也就是说你现在开始,为时未晚。



附:

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中国社会

 

很多人说现在的社会“上升通道逐渐关闭”、“阶层日益固化”,但其实,这才是社会原本的常态。


中国过去的两千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阶层非常稳定的社会。西方这种数百年稳定发展的社会,阶层固化更是早已天经地义。


稳定的年代并非没有上升通道,但是稳定年代的上升通道是受控的。这是和动荡年代最大的区别。


01


阶层剧烈变动的年代才是历史所不常见的,是历史的异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恰恰就是因为这一幕不多见,很稀奇,不然何必写成诗来感慨?


一个流动性过大的社会,一定是制度不完善的,完善的制度绝不会容忍高流动性。


但恰好,我们这代人的祖辈和父辈生在了中国数百年来变动最剧烈的几十年里,每个大家族都有那么几个人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简直可以拿来拍电影。


中国在短短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不下七八次政权变更和近乎180度的政治经济转向。


《霸王别姬》、《大宅门》这样的影视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成功反映了我们这一百年来的个人命运之不可预测,并引起了亿万家庭的共鸣。


▲《大宅门》剧照


这种人生经验导致我们这几代人误把这种阶层大幅波动的局面当成了世界的常态。而最近20多年看着尘埃落定,要回归历史长河的真常态了,很多人就不适应,受不了了。


你再去听一遍大宅门的片尾曲,唱的是什么?乱世风云,乱世魂。这听着像是正常的年代吗?


人就是要分等级的,没等级谁还愿意奋斗?又不是没吃过大锅饭。


02


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任何年代都会极大的帮助后代晋升到社会高阶位置。


将相无种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平民阶层的幻想和安慰剂,尽管这句话是中国普通人千年来的精神支柱(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格言),但最先喊出这句话的陈胜吴广,最后改变了他们的阶层吗?


即使动荡年代,胜出者也是以“王侯将相居多”的子弟居多。陈胜字涉,四个字说明一切,本来就已经并非平民。


▲陈胜吴广起义插画


刘邦固然具有流氓天赋,属于百万里挑一的天才选手。但跟刘邦同时起兵的没有十万总有八万,最后封侯的有几个?如果你认为你有这样的运气,直接去买一百注同号的彩票还快点。


三国算乱世中的乱世了,正史加野史加演义留下姓名的也不过千多个,这里面还包括颜良文丑,五关六将这些出来就被宰的。这些可是从东汉近五千万人口拼杀出来的。


平均四万人才留下一个有名字的。这个比例换成现在也绝不会比地市级官员和亿万富豪的级别差。


三国时的州官你能说出几个?资产雄厚的商人你又知道几个?现在的地市级官员,别说以后了,就现在不去百度有几个被人知道的?难道你有底气说你的运气,素质和能力比周围的四万人更好?


03


儒家统治的游戏规则向来就是区分阶级且各阶级做好自己的事,中国一直都是内儒外法,将相无种只是画给平民的蛋糕。


只不过相对于动荡年代杀人放火受招安的上升通道,稳定的年代从底层通过学习,创业,考官上升的渠道虽然窄但是存在。


这个通道上只要你不铤而走险,失败最坏也不过是前功尽弃被打回底层。


动荡的年代上升的渠道倒是多,但是一旦失败轻则大牢里面见,重则人头落地。


▲战争


如果流动一直都有着大量随机性的因素,父辈的努力又如何体现?这样的社会就一定公平吗?


从这个意义上,留下一些有限的,受控的“上升渠道”就是一种社会信息素,令集体有向心力,令个人有奋斗动力。


但至于这根通道何时搞流量管制,决定权在别人手上,你不仅没有决定权,连知情权都没有。


流量管制落到你头上了,你就只能像在机场里遇到延误那样,听天由命,刷刷微博,等候广播,了此一生。


04


一切权力的核心,是规则制定权。只要规则制定权和暴力机器两手在握,留给后来者的腾挪空间就基本没了。


精英阶层在历史上名头多变,无论你管他们叫什么,豪强、士族、门阀、权贵、集团、二代,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首先是一座城堡。


▲法国米歇尔山城堡


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住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地增加城墙的高度,以阻拦尚未进来的人挤来摊薄自己的特权和福利。


不过他们会把砌城墙的行为包装一下,使得普通人很难分辨。这个“城堡体系”不是被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人类有社会性之后数万年的发展淘汰,被证明有利于人类继续发展的体系。


城堡总会住满,城堡注满了,吊桥就会升起。


我们这代人刚好处在城堡大门刚刚关上的时代。


稳定年代当然也会有可控的上升渠道,但要知道,一旦“可控”,就意味着城堡核心的成分是不会再有大变化了。


上升通道受限是稳定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并没有一个人在图纸上规划着这一切。每一个上层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并没有真的组成一个秘密会议集团来刻意控制流量通道,只是他们共同的行为在非故意的情况下造成了这些后果。


05


今天精英阶层的一项杀手锏,在于他们会为子女预留许多人生止损线:毕不了业可以就业,无心求职给钱创业,开拓业务刷爸妈的脸,就算一事无成,还可以当个列席者。


哪怕废了,精明的爹总会想出办法来掩盖这一事实。比如给大把的钱往艺术上培养,造诣不怎么样但一定也有人买帐。所以他们的后代,人生是被设了下限的,差不到哪里去。


他们用尽一生心血为子孙设置了玻璃地板,使他们不至于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良好的家庭背景绝不仅仅在于丰富的物质,其实父母自身的视野对子女更为重要,所以良好的家庭背景意味着父母这些方面有很大可能会更好,这对身于这样家庭中子女来说更是莫大的无形财富。


譬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人更早的起步。这种影响仅仅通过什么少年宫补习班是得不到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好处会伴随一生。


到了事业开始的阶段,良好的家庭更是年轻人前进道路上的指示灯。


如果父辈成就高,那么他就可以非常具体地指出捷径和提供方法。当众人都为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另一部分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抢金子的人不是没有能力去抢钻石,而是自始至终就根本就没人告诉他们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追风筝的人》剧照


这种无形的鸿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但是也许很辛苦,时间很久。家境好的年轻人可以早早迈过资产门槛,剩下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


家境差的每天被各种贷款缠身,连工作都不由自己,更别说自我实现了。


很多人会说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但现实是,如果同等努力,富人家的孩子会比穷人家的更成功。精英的家庭往往给予了一生的助力,平庸者的家庭则陪伴着无尽的牵绊。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精英越走越高,平庸者越陷越深。


于是局面就这样形成了:上层社会的后代,下限有限而上不封顶,堪称开挂。何况精英阶层还会以相互之间彼此关照对方子女的方式强化这种机制,关照了别人,也就等于关照了自己,这早已是城堡里的潜规则。


06


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开始鼓吹中产阶级的崛起。什么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以专业人士为代表,他们在法律、医学、金融、会计、技术等专业领域独当一面,是各行业的精英。


专业人士的本质,是精英阶级的随从和助手,是城堡内分配酬劳体系中的一环。


这些人以服务上层阶级和其他中产人士为生,赚取高昂的专业顾问费用。他们赚钱虽多,但与超级富豪尚有较大距离。但他们除了金钱和权力资本外,对于规则制定并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发声权。



如果精英是躲在高高的城堡里,中产阶级就是拱卫着城堡的一圈外城。


外城依附于城堡,但又优越于再外层的乡野。把城堡、外围、乡野这3层社会模型落实到今天的中国社会。那就分别对应了:


1.既得利益集团;


2.寄希望通过学历之类个人奋斗进阶的群体;


3.手头没有任何资源的平头百姓以及迷茫无助的屌丝群体。


中产作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墙。中产阶级的外城墙是学历,而城堡的内城墙是血缘,这是最最核心的区别。


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越上层的人越爱用血缘来区分人,到了最顶层,几乎只认血缘,这种城墙是极高的。血缘这玩意是无法避免的。


一个人将财富与权力留给下一代是动物的本性。所谓的上层靠血缘关系,本质就是顶级精英人数不多,婚嫁之类基本上是同阶级流动。因此顶级精英之间最终会形成了“一个村”的亲戚。


而中产阶级的专业主义城墙比起这种血缘构筑起的城墙要矮许多,防御薄弱,所以时不时就有人可以翻进来。


中产往下掉落也比城堡内的人要容易得多,这导致了今天中国的中产阶级成为最具有身份焦虑,不安全感最重的一群人,往往需要通过消费主义的标签来维持内心的自信和自尊。


▲焦虑的中产


中产与底层之间的对一直都相当顺畅。通过几十年个人奋斗,从底层成功翻墙成为中产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很容易得出“个人奋斗能改变阶层”的结论,并把这个结论灌输给下一代。


等到下一代想在中产的基础上继续往上爬时,才发现再上面的游戏规则和父亲当年完全不一样了。


我知道有人会说,那我们可以选择攻破城堡啊。但这需要中层和底层的合力。但这时中产阶级作为中层,就开始分化和动摇了。


这群人,是精英的盾牌也是底层的利刃,上下两头都在争取,就看哪边积攒的能量大,都形成不了压倒性的力量就会动态平衡,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纺锤形社会数百年如此稳定。


再往下的底层,也许你以为你会看到底层戾气在积累,甚至期待着某天真爆发出个什么大力量。


但其实不会。底层的戾气一直存在,但只要收买、赎买了中产阶级,底层就处于毫无自我意识的状态,简单的几个愚民政策,加点虚头巴脑的小甜头,再加点刻意挑拨的小斗争与关注点转移,对于平息绝大部分底层平民,足够了。


▲《乌合之众》插画


如果你专注过营销和媒体领域这十年来的大事,你就知道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如此的容易操控。


城堡所保留的小规模流动的通道只是为一些有能力的潜在危险分子准备的。


越成熟的社会就越深谙“让利”之道,保留一定通道,不断将危险分子吸纳过来自己阵营,给予一定利益,就像毛说的,“政治就是把我们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阶层的固化也就因此而更加稳定。


07


不过,这堵城墙依然是有缝隙的。个人的感觉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平民其实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来实现阶级跃迁,但前提是你得具有以下三者中的一项:


一是“天赋”。有“天赋”的人,我们通常叫“天才”。“天赋”的本质,其实就是基因突变,按人口中的一定比例随机生成,出现地域无法控制,出现时间不可预测。就算你把一亿普通人关起来想一百年也出不来相对论。这种不世出的人类天才一旦出山就光芒万丈,再保守的既得利益者也不得不考虑将这些天生异能者收编进城堡之内。


有“天赋”者,万中无一,上升难度最易。有天资者命中注定引领国家,平庸者只能作湍流中的一员。


二是“才华”。我们一般也叫“能人”。而“才华”和“天赋”的区别在于,“才华”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刻意培养的成果。这些“能人”往往是平民阶层举数代人之心力打造的“特优产品”,功能和特点都是为统治阶层精心定制的,用着绝对顺手,包您称心满意。


天赋主要看基因,而才华很多时候是可以用金钱和努力堆砌出来的。统治阶级看到平民中居然有人这么有心,也往往愿意接纳为自己一员。有“才华”者,千里挑一,上升较易。


三是“美貌”,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占人口比例大概1%左右,可以被上层阶级拿来直接当装饰品或是改善基因用。但因为数量最多,上升的难度要比前两者高好几个数量级。所以说其实那么多人抨击整容,是因为损害了美貌的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罢了。


以上三大要素,占一个,就有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占两个,有实现阶级跨越的较大可能。三个都不沾的,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想实现阶层跨越那就只能靠彩票了。


所谓上升通道,就是对天赋,美貌,才华等优势的门槛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勤奋并不能使人上升到精英序列,勤奋本身只有在和天赋、才华、美貌这三要素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其助攻作用。单拼勤奋,只能保证你上升到底层阶级中的上层。


古人早就说了,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勤奋起到的作用最小。


08


天赋、才华、美貌之所以得到精英阶层的承认,是因为这三样东西放在任何群体内都是稀缺资源。


值得注意到的一个趋势是,这类稀缺资源被优化配置的效率,在今天这个时代正在急速地上升。


换言之,怀才不遇的牛人、小村小镇的美女,在未来将越来越难以被埋没,随时随地都会被挖掘出来并往城堡输送。过去因为与外界交流不多而可以娶到自己村里的大美女,这种捡漏的好事以后会越来越不再可能。


城堡内的顶层对于这种“受管控的上升通道”其实也乐见其成。


毕竟,一者他们需要通过定期小规模换血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后代里出现废人的概率损耗;二者,城堡内也是很复杂的,城堡内的上层需要通过引入外来跃迁者这个机制,来时不时敲打一下城堡内的对手,甚至不惜打开向下掉落的通道,来警示城堡内的食物链下游。(城堡是天才建立的,城堡的主人也可以换成别的天才。我天朝参透了改朝换代的本质)


不过,即便是天赋,才华,美貌,其门槛也一直在不断提高。


比如苹果创始人之一的沃兹曾经当笑话和人说过:“我看了一下现时在苹果工作需要的经验和教育程度,我想乔布斯和我现在都很难在苹果找到一份工作了。”这就是城堡内的人加高壁垒的一个露骨的范例。


今天一个初级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可能比过去的CEO都高,但这改变不了打工仔的地位。


09


旧时王谢堂前燕,何曾飞入寻常百姓家?


稳定的时代,必然指的是底层生活有保障,中产过得有体面,高层活着有尊严的时代,从这点看,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稳定的时代,但正在不可阻挡地往建立大小城堡的方向前进,这不以任何人,甚至是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


平民中的天资平庸者,尽管生活水平会随着技术进步持续上升,但相对的社会位阶却是很难再变化了。


但许多人会误把生活水平绝对值的提升,当成自己在人群地位中相对地位的提升。


有句鸡汤说“今天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东西,500年前的皇帝会用半壁江山来换”,就是典型的在故意混淆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概念。


10


社会层级的分隔方式和表现形式本质是一样的。不论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部落,生产资料的总量在增大,但是分配比例没变。


很多人的祖辈在温饱线苦苦挣扎,他们的父辈依然物质匮乏,但他今天却可以顿顿有肉、手机空调,于是就产生了“阶层上升”的错觉。


但其实,今天的小白领,从全人口序列中的所处位置看,也就相当于他爷爷辈的一个普通庄稼汉或者他父辈的一个厂里的工人,看似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实际阶层位置分毫未动。


而这种平民的幻觉,正是真精英阶层所需要和鼓励的。


现在可以预见的是,在我们这代人乃至我们的下一代的有生之年,只要社会大致稳定,技术持续进步,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这套城堡-外城-幻象的三重系统便能完美地持续运转,目前看不到有什么可以破坏这个体系。


正所谓,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11


阶层突破的本质就是在社会这场游戏中干掉尽可能多的人,一步一步升级,实际就是人和人的厮杀战斗,要完成阶层跨越,就要在资源不如人的情况下打败别人。


注意,你努力的时候别人可能比你更努力,并且你要负重前行,所以这本质上是个很残酷的。


科技突破作为这个体系的突变因素似乎值得考虑,但即便有一些蓝海行业,比如互联网,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也是逐渐固化,国内BAT当道,掐断了其他人的活路,其他企业最终免不了被吞并或者击垮,这种强者愈强的规律适用于所有行业和所有时代,我们只能选择面对。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少,上升之路显得更激烈,到了让大多数人绝望的地步。


而游戏规则设计者们不断加高壁垒和保持重压,上一层的会逐渐利用自身优势封锁“通道”,最终让芸芸众生们认下自己的命格天花板,而那些有阶层流动机会的命运加成,如前面说的天赋,才华,美貌,标准也一直在不断提高。


12


当人们生活富足,彼此温良恭让,交往讲规则,争端有程序,意外有防范,风险有保障,各安其居,各乐其业,就已经是数百年前颠沛的祖先们眼里的理想社会了。


总想着挤破头颅一心向上爬,向城堡里钻,也未必能搏来幸福的一生。


对于才色不高又无背景的人,也许一味的追求上升通道是徒劳的,到不如想想什么才是内心的安宁。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只是接力赛的一环,你接棒的时候可能已经落后人家几圈了,你就算瞬间完成,也只是追了一圈。


但是要相信,谁都能看出来你这圈跑得快不快尽不尽力。只要跑好自己这一棒,边上为我们喝彩的朋友,也都是真心的。


瞄准月亮,就算上不去,也至少可以掉到云彩上。


综合自:混沌大学(ID:dfscx2014)、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