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
是第十九次“全国爱耳日”、
第六届“国际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今天小卫就给大家带来一些
日常保护耳朵的小技巧↓
注意噪声防护,避免噪声性耳聋
1
噪声控制:预防噪声性聋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
我国对工业噪声制定了安全标淮,要求把噪声控制在90分贝以下。这可以从机器设备、工程建设、生产工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消除声源、降低声强、限制声音传播等。
2
个体防护:防止和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
在噪声强度未能控制到允许的标准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至为重要,如用耳塞、耳罩、隔声帽等防护用具。
3
卫生监护:
对于已有感音神经性聋或对噪声易感者,应选择噪声低的工种,对长期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检查听力,以便及时发现听力损伤情况,给予妥善的处理。
二
不要经常挖耳,特别是使用硬质的挖耳勺或长指甲
耳屎(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反复地掏挖,可减弱这种保护作用,也可能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等。
遇到耳屎较多堵塞外耳道,应到医院就诊取出哦。
三
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
外耳道潮湿可能引起外耳道皮肤肿胀,毛囊堵塞,引起外耳道炎。因此,平日洗脸、游泳、洗澡时要多加注意,避免耳道进水。
有中耳炎、鼓膜穿孔时应避免游泳。
四
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
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腔相通,不正确的擤鼻姿势可能使鼻腔的鼻涕逆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应避免同时捏紧两个鼻孔用力擤鼻。
小儿咽鼓管比成人短、粗、直,更容易罹患中耳炎,需要从小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同时避免生病时捏鼻灌药、平躺喂奶等。
五
避免气压变化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当环境气压变化时,会造成中耳负压形成,诱发中耳积液,形成炎症或者疼痛。因此在乘坐高铁、飞机时如出现耳闷,通过嚼口香糖、多做吞咽动作可促使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的气压,避免形成中耳炎。
六
减少或规范耳毒性药物的使用
常用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卡米星等),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不要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听力损伤。
七
关注老年性聋,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听觉器官逐步退化,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出现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耳聋。
耳聋会使老人交流困难,反应迟钝,智力衰退,加重脑萎缩,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因为听不到鸣笛声,很容易发生交通意外。
因此,老年人的听力健康更应该受关注,应及时就医,科学佩戴助听器或其他听觉辅助装置。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本文来源:浦东医院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