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养生宝典】斌哥作客东莞电台解码“惊蛰节气养生“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惊蛰是继立春、雨水之后天气继续的变暖。在天,则表现于气候变暖,雷火始见;在地,则表现于大部分的植物都开始抽绿,昆虫都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在人,则表现于阳气由冬天的蛰伏于肾水之中封藏状态变为肝木之阳气升发状态。惊蛰后是多发疾病的节气,应该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注意。




惊蛰过后补“阳气”


▲春三月,宜夜卧早行

  中医学上,以四季配五脏,春季属肝脏,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春季应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以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如果忽视了护肝养肝,易影响健康。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注重养生,提高免疫力。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早睡早起,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可促进睡眠。晨起可站在阳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体,微睁双眼,凝视屋顶,然后双眼微闭,将双手搓热,捂在双眼上片刻,反复21次,可以保养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涩。白天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可以养人体之阳气。

▲多吃升发阳气之食物

  “惊蛰时节的饮食调养同样是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蜂蜜、春芽、韭菜、菠菜、荠菜等,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具体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惊蛰后需防惊蛰病

1、流行性疾病。民谚说的好,“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三月,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

预防措施:可以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同时要加强自身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呼吸道疾病。早春气温多变,是急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

预防措施: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洗脸的时候使用冷水,可以起到预防支气管炎的作用。玉屏风散:防风30克、黄芪60克、白术(zhu60克,每天二次,每次6克,大枣煎汤送服。黄芪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作用,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驱邪。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驱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3、心脑血管疾病。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预防措施: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做好防病的心理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家中有此类患者,可提前备好急救用药,以备不时之需。丹参、田七、西洋参、灵芝等量打粉,每天二次,每次6克。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4、风湿性疾病。寒潮来袭,湿邪缠绵,稍有不慎,年老体弱者若过早减衣,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感受风寒湿邪,导致原有风湿病复发。

预防措施:防止受寒或淋雨,注意对关节处的保暖,晨起时尤其注意保温;加强体育锻炼,学会劳逸结合,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