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医药地方台” 可订阅哦!
法国《欧洲时报》3月1日刊文称,近年来,法国的“药品荒”愈演愈烈,2017年发展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大约530种重点药品缺货,比前一年猛增了30%,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政府研究报告指出,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制药企业的盈利策略。
文章摘编如下:
据法国媒体报道,近年来,法国国家医药署对“重大治疗效果药物”的缺货状况进行年度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的短缺药品为为173种,2013年为404种,2014年为438种,呈现节节升高的态势,6、7年间增长了10倍。
所谓“短缺”并非指完全没有,而是指医院或药店在接到患者需求后,在72小时内无法配齐药品。
罹患膀胱癌的玛蒂娜(Martine)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复诊时医生告诉她,由于相关药品的库存告罄,接下来的5次注射将无法进行。“我们成了制药企业的人质,这让人没法接受”,她愤愤不平地说。
法国媒体分析称,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国医药署归纳出几种外在原因,例如生产设备不足(44%)、原材料供应紧张(17%)、制成品质量缺陷(13%),以及市场准入许可标准变更(8%)等。
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制药企业如今为了优化生产成本,采取了新的市场策略,运用“即时生产”管理技术。
在这一点上,法国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占优势。对制药企业来说,法国的药品定价水准相对无利可图,当出现断供风险时,法国非但不会被优先供应,甚至可能被排在最后。
但法国医药署不能替这些制药企业做决策,来决定“重大治疗效果药物”的生产和库存。它的任务只是提前预判短缺情况,并采取有限的调控手段。例如,根据2016年的社会保险财政法,在库存断供时,法国制药企业和分销商应当优先保证本土供应,并报告出口数量。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长按指纹
一键订阅
医药地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