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这是清朝诗人袁枚写的人生励志小诗《苔》。市中医院中风二科主任郑丽认为,这首诗用来形容他们科室最贴切:苔虽然生长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那么渺小,悄然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执著地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信心满满,认真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团结协作 大爱无私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中风二科一贯的工作作风。科室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在冬春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每天收住患者少则六七个,多则十五六个,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是“家常便饭”,医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不计得失,遇到重大抢救更是全员上阵,没有一人推脱,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奉献精神。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临床经验较少,对患者病情诊断不明时,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会主动指出问题所在,并为年轻人详细讲解病情诊断依据,仔细分析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和问题,同时给出相对应的治疗意见,甚至手把手“教学”,直至年轻医生将所接触的知识消化吸收。在知识和经验面前,老医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年轻医生虚心求教、认真学习,整个科室呈现出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和谐景象。
优质服务 温馨医疗
科室提出,要用“五心”服务于患者,即“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责任心”,努力贴近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其在护理工作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温馨服务”的护理理念。护理是爱的事业,在接受新病人入院时,实行“首迎”“首问”负责制,主班护士主动起身热情询问病人及家属,迅速安置床位,备好床单位,监测血压,介绍环境,给患者留下温馨的第一印象。责任护士更是患者的贴心人,文明用语,一句句“大娘(大爷)您感觉怎么样了”的问候声使人倍感亲切。“来,我扶您起来”“这个体位感觉舒适吗?”……这些治疗用语使患者体会到了亲人般的关怀。
郑丽主任清晰地记得一件事:那是去年年初,一位长住在济源的、70多岁的外地患者突发脑出血来到科室住院抢救,将其送来的是他在济源的唯一一位亲戚。该患者住院期间,其亲戚偶尔来看望一下,送一顿饭,老人身边基本没有人照料。护士长张中兰安排护士们轮流照顾,每天都有护士买饭,喂饭,喂水……担负起了其生活起居。几天后,脾气烦躁的老人因情绪激动再一次陷入昏迷,医护人员抢救无效,老人离世。中风二科的医生和护士,怀着沉重的心情为老人穿衣,整理仪容,直到几个小时后亲戚过来将其带走。
护士长张中兰说:“视病人如亲人,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让痛苦的病人在这里感觉到家的温暖和温馨,有利于患者健康,更有利于医患和谐。我们也坚持做好临终关怀,这不仅是对患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重。”
热爱中医 创新学习
中风二科有着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因为这里有热爱中医的科主任,有痴迷于中医的老医生,还有乐于学中医的年轻人,他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交流中医观点,探讨中医方剂知识。为了方便科室人员学习交流,科室定于每周三由经验老道的老医生开展中医知识讲座,每周五集中学习背诵《伤寒论》,每天晨会设定“中医三分钟”,所有医生轮流讲中医知识。科室人员经常组织开展中医保健、健康食疗知识讲座,为患者及家属普及健康知识和中医养生之道。他们不仅承担了“治未病”中心的各项工作,还要指导群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同时,还将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久咳、头晕、脑血管病后遗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在他们的带领下,患者爱上了用中药调理身体,广大患者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好肯定。
该科室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注重人才培养,本着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素质的原则,强化高年资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传、帮、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风二科营造出浓厚的学习中医氛围。近几年,科室多人先后在河南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河南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三等奖、济源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急救护理技能竞赛二等奖,一人获得济源市技术能手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市中医院中风二科,是一个平凡的科室,是一个内秀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这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天使,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争名,不求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文稿/编辑:李艳朋
【推荐阅读】
济源市中医院
微信号:jyszyy6669942
投稿邮箱:jyszyywx@163.com
网站:http://www.jyszy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