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大家好
又到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啦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
《伤寒论》之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原 文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干姜二两(炮,味辛热)。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右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甘草四两(炙,甘平)。右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右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好了
今天的经典诵读就到这里了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伤寒论》的内容
请继续关注我们
我们下周五再见
图文排版:孙伊云
校对审核:金祝平 周新婷
来源:中药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