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儿童常见发热、咳嗽的OTC用药

儿童感冒咳嗽或是发烧时,家长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如果带到医院看医生,不仅需要等候就诊时间,更担心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而若在家不作处理,又怕耽误孩子的病情,追悔莫及。那到底该怎么办?


此时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体温、胃肠道、呼吸道症状。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可,饮食起居、日常生活并未受疾病影响产生明显变化,可暂时在家观察,同时选用一些适宜的OTC类药物缓解症状。 



OTC药物起效快、疗效确切,一般能减轻患者不适之感或减轻小疾病的初始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在儿童发生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时,可适当选用这类OTC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及毒素的一种防御反应,一般感冒引起的低—中度发热(37.5℃~39℃)不需特殊用药,注意休息多饮水即可。


但对于身体衰弱或患有重症肺炎心衰的患儿,发热可加重病情,5岁以下小儿则存在高热惊厥的潜在危险,且体温高于42℃能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高热(39℃)及超高热(39.5℃)以上需要及时就医。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小儿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对有热性惊厥史的小儿,可适当提前(接近38℃时)使用退热药,必要时就医。

 

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上儿童可用)与布洛芬(6个月以上儿童可用)为儿童最常用的退热剂,在推荐剂量下使用也较为安全。用法用量为:



使用解热药,应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加大剂量或缩短给药时间,以免因大量出汗,使体温剧降而引起虚脱。一般选用一种即可。 


体弱、失水、虚脱患儿不宜再给予解热发汗药,应多饮水,避免加重病情。反复使用解热药时,要勤查血象,以免粒细胞减少。不推荐安乃近在儿童中应用即是基于此原因。 


阿司匹林也不推荐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因为当儿童病毒感染时,会增加Reye综合征风险(意识障碍、惊厥,肝功能异常及代谢紊乱等症状)。 


此外,鉴于缺乏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作为退热剂的研究证据,糖皮质激素不应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尼美舒利口服制剂在国外发达国家多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以往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明确规定,2010年由于多次发生应用尼美舒利颗粒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5月20日下发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请特别注意的是:解热镇痛药大多为OTC类药物,其中单方、复方,中西药复方制剂种类繁多,家长应慎重择药,看清“有效成分”,避免重复用药。例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与百服宁糖浆,均含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而过量可能会引起肝损伤,因此,合用时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



 

感冒是常见病,症状复杂多变,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症状。一般常用感冒药根据其成份可分为4类: 


1)含解热镇痛成份的感冒


在儿童感冒制剂中,尤以对乙酰氨基酚最为常用

 

2)含减轻鼻腔充血成份的感冒


此类药物可选择性地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


婴儿鼻塞如严重影响吮奶和睡眠,可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盐酸麻黄碱溶液滴鼻,一般在睡前或进食前进行,1日内次数不超过3到4次,单侧鼻孔每次1滴,连续使用时间最好不超过3日。


另外也可使用0.05%盐酸赛洛唑啉滴鼻液,常用剂量:用于6至12岁儿童,每侧鼻腔各2到3滴,早晨和睡前各1次,必要时可增加1次。6岁以下儿童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总剂量不超过每公斤0.4mg,连用不超过7天。

 

3)祛痰镇咳药


儿童呼吸道较窄,发炎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而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因此病程初期应多使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以免不利于痰液排出。 


祛痰药多数可致恶心、呕吐,所以用量不宜过大。祛痰药中比较常用有效成分为愈创木酚甘油醚,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加,降低痰液黏稠度,使黏痰易于咳出,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儿童常规剂量:2岁以下须遵医嘱。2至6岁;每次0.05到0.1g;7至12岁,每次0.1到0.2g。每日2到3次,饭后服用,长期服用者可减为每日2次。 


镇咳药中主要选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镇咳。其单一药物制剂主要用于干咳。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2至6岁,一次2.5到5mg,一日3到4次;6至12岁,一次5到10mg,一日3到4次。

 

4)抗组胺药


可缓解组胺释放引起的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主要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也可选用苯海拉明,注意新生儿、早产儿禁用苯海拉明。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儿童用药须慎重选择,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且观察孩子,若使用OTC药物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1)用抗菌药


抗菌药主要针对细菌,并不杀灭或抑制病毒。尽管感冒可能造成抵抗力下降导致后续细菌感染,但是抗菌药在此情况下不能预防肺炎,反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并且将促使细菌耐药性产生,增大以后患上耐药性细菌感染的风险。


1)盲目使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


尽管感冒多由病毒引起,但是并非用了抗病毒药就能药到病除。“抗病毒药”也有各自的对应病毒种类和专门的适应证。不推荐利巴韦林用于普通感冒和流感。


奥司他韦主要在流感症状首次出现或接触流感患者后48小时内应用,可缩短病程或减少并发症风险。除了住院患儿,或有发生并发症等高危因素的儿童,其他儿童在48小时后再使用奥司他韦,获得的好处相比不良反应风险并不“合算”。


2)硬扛,绝不吃药看病


应密切观察孩子,发现有任意以下表现需就医: 2个月或更小的婴儿发烧;任何年龄发烧38.8摄氏度或更高;有呼吸困难的征兆,如每次呼吸时鼻孔扩大,喘息,呼吸急促;嘴唇发蓝;不饮食;脱水迹象;耳痛;过度不配合或困倦;咳嗽持续三周以上等。


如在家,可进行一些简单对症治疗:大量喝温水、保持咽喉部湿润、加湿空气、生理盐水清洁鼻腔等。也可应用单一的退烧药退烧: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儿童可用),按需每4~6小时使用一次,或布洛芬(6个月以上儿童可用),按需每6~8小时服用一次。


3)中药副作用小,给小孩用更保险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有些中成药冲剂也会含有西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在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下,很容易与其他感冒药的成分重复,造成孩子过量使用而出现毒副作用,有的甚至很严重。


另外,根据中医的辩证,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应针对具体证候类型用药,而非随意选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