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未来,中国鸡蛋市场由谁主宰?

美国蛋鸡养殖业实现了高度规模化,全美有60家存栏100万以上的蛋鸡企业,生产了全国87%的鸡蛋,而同期中国80%的产量都是由5万以下存栏的散户完成。

六七十年代,日本有320万户养鸡农民,现在只剩2800户了。

未来,中国蛋鸡养殖业会不会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实现高度规模化了,大量中小养殖户被淘汰了?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庞大,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国人的饮食习惯等都限制了养殖企业的规模。

未来,大型养殖企业在一线城市能够形成品牌优势,但主宰全国大市场的仍然是中小散户。



一、国人的饮食习惯限制了大型养殖企业的发展

拥有全国性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集中生产,全国销售。

这些企业的生产基地高度集中,充分利用某地的原料优势、人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然后全国分散销售。

比如牛奶行业的伊利,充分利用了内蒙草原的优势集中生产,比如茅台酒业,离开了茅台镇还是茅台酒吗。

同是畜牧产品,中国的牛奶行业早已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而鸡蛋还是以散户生产为主,没有全国性品牌,原因何在?

中国牛奶消费以奶粉为主,可以集中生产,全国销售,这为牛奶行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提供了条件。

美国鸡蛋生产高度规模化,前提是美国液态蛋和蛋粉占到鸡蛋销量的40%以上。

美国人以面食为主,食品加工业发达,需要大量液态蛋和蛋粉,液态蛋和蛋粉便于存储和运输。

鸡蛋是生鲜农产品,在中国,鸡蛋的首要品质是新鲜,中国人以鲜鸡蛋消费为主。

长途运输至全国各地,鸡蛋无法保证新鲜,和本地鸡蛋比没有任何优势。

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国人都倾向于本地产品。

这种饮食习惯这决定了“集中生产,全国销售”的模式不适合中国的蛋鸡养殖业。

因此中国鸡蛋行业很难形成大型垄断企业,区域性龙头企业,地方小品牌有生存空间,但几个大企业就想垄断全国市场是不可能的,美国至今也没有实现。

二、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复杂性限制了规模化企业的发展

大型养殖企业必须依托于全国性或者区域性连锁超市,必须拥有直接面向终端的销售渠道,这样才能做到点对点销售,才能减少流通环节,保证稳定的销量和价格,否则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而中国终端零售市场不成熟,连锁超市不发达限制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

美国蛋鸡养殖业的高度规模化,得益于美国零售市场的成熟,得益于美国实现了大型连锁超市的普及。

在美国,农贸市场、街边杂货店等早已退出市场,美国的鸡蛋流通非常简单,从大型养殖场直接到大型连锁超市,蛋价由二者决定,长期稳定。

而中国,除了大小超市外,还有多如牛毛的农贸市场,街边杂货店等。零售业不成熟,大型连锁超市不普及,直接导致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异常复杂,流通成本非常高。

比如一枚鸡蛋从鸡场到老百姓餐桌要经历以下复杂的旅程:

养殖场-产区贸易商-各大区域性批发市场-销区大贸易商-销区中小贸易商-终端商超和农贸市场。

不管是大型养殖企业,还是中小养殖户都绕不过以上环节,都得靠批发市场和各级贸易商层层分销。

复杂的流通环节不但加重养殖企业负担,更直接导致了蛋价暴涨暴跌,给养殖户和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

在美国,农场主的客户可能只有沃尔玛,在法国,农场主只要面对家乐福,但在中国不行。

你资金充足,规模够大,你想玩垄断,你想霸占一省市场,甚至全国市场,可你没帮手呀,你下游的小伙伴太弱了,除非你自己在全国各地开设鸡蛋连锁超市,现实吗?

当前中国超市行业竞争激烈,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各地都有自己的超市品牌。

中国超市行业自身还没完成全国连锁化,也没能取代传统农贸市场和街边杂货店,当下更是受到了网络销售的巨大冲击,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根本无法支撑大型养殖企业的发展。

中国没有形成全国性连锁超市,但却有着发达的网络销售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2013年“光棍节”,淘宝一天的销售额超过家乐福在中国半年的营业额!这是个恐怖的数据,代表了中国未来终端零售模式的发展方向。

美菜网一天在北京的配送量达4000件,超过北京大洋路批发市场的1/4。如何利用中国空前繁荣的网络销售平台,绕开复杂的传统流通渠道,降低鸡蛋销售成本,将成为未来中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重要课题。

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大型养殖企业和中小养殖户都是平等的,比的不是产量和规模,而是质量和特色。

中国终端零售模式的发展方向决定了鸡蛋行业难以产生高度垄断化的企业。


三、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加重了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成本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而蛋鸡养殖业恰好相反。

按照目前的饲料和人工核算,规模化养殖企业的鸡蛋成本在3.3元/斤以上,而中小散户在2.8元/斤以下,小户优势明显。

鸡蛋的成本除了饲料、人工、水电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本-固定资产贬值,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固定资产贬值率非常高。比如一个老板在城市买个门面做生意,生意差不做了,门面还在升值,租的门面也可以转让,而你去农村办个鸡场就不一样了。

一万只存栏量的养鸡场,厂房、设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至少50-70万以上,当你不养了,土地不是你的,上面的烂砖头是你的,值钱吗?

所以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而言,固定资产贬值必须核算在鸡蛋成本中的。

农民在涉农产业中拥有“主场”优势。

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小养殖户,土地是自己的,鸡舍是自己的,不核算固定资贬值是有一定道理的,鸡舍不养鸡了还可以干别的。

另外,农民是本地人,打井、修路、牵电等很方便,花不了多少钱。

外来商人在农村,干啥都得用钱开道,成本高得多。

某些大型企业虽然有政府的支持,能够拿到征收的土地,但农村土地的价值不比城市,农村土地上的固定资产贬值速度远大于大城市,而农民可以无视这种贬值,因为农民的根在农村。

只要农村土地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城市资本、外来企业是无法和农村本地企业、本地养殖户竞争的,各种成本,尤其是隐性成本悬殊太大。

中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法律上不允许自由买卖,虽然现在农村有各种土地流转政策,但对商业资本,对外来企业而言,在土地使用上任然面临各种困难,企业缺乏归属感,无法长期扎根于农村。

美国是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和兼并,几千公顷的大农场比比皆是,一旦买下,永远属于自己,保证了企业主安心生产,长期投入。

几千年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历史上再强大的帝国也不过两三百年,最终都因解决不了土地兼并问题而覆灭。

一个农业大国,当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社会动荡,意味着农民起义。

中国的城市化远未完成,多数农民无法承受大城市的高房价,城市也无法给农民工提供与居民相等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依然是农民的最大保障,农村依然是农民的根。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可能改变当前农村土地所制。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立国之本,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

四、中国的蛋鸡养殖业规模越大,风险越大,成本越高。

综上所述,由于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市场环境,未来中国蛋鸡养殖业只能走中国特色的道路,无法重复西方发达国家高度规模化的老路。

在工业领域一个普遍的规律是:

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而在中国的蛋鸡养殖业恰好相反,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当然,大型养殖企业始终有一个优势,容易获得国家各种养殖补贴和扶贫资金。

国家的初衷是提高行业规模化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这可以理解,但养殖补贴过分集中于大企业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造成不平等竞争,恶化了普通农户的生存环境。

农民不求有多少补贴,只希望有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国家扶持政策过于倾向于大企业只会造就一批毫无竞争力的吸血企业,停止输血后还能存活多久。

一阵风之后,地方领导走马换将,在农村大肆扩张的涉农企业满目苍凉,苟延残喘。

据传某个大型养殖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准备全国布局,每个地区打造一个存栏百万以上的养殖基地,总存栏量达到1亿只,力争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鸡蛋品牌。

不管传言是否属实,笔者觉得这样的规划不现实,不靠谱。

首先,管理一个百万存栏量的养殖基地可以做到,管理100个百万存栏量的养殖基地几乎不可能,目前国内根本找不到100个既懂专业养殖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职业经理。

养殖业不比其他行业,鸡是有生命的,不可轻易复制其他行业的经验。

再者,市场经济不是有钱、有政策就一定能做到的,不是养了1亿只鸡就能占领中国10%的鸡蛋市场,企业能否盈利,消费者是否认同,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中国蛋鸡养殖业的未来属于规模适度、面向终端的中小养殖户

不是说大型养殖企业发展空间有限,小散户就高枕无忧了,优胜劣汰随时都在发生,不管规模大小,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的从业者迟早要被淘汰,那种抱着“只把养好鸡”的落后观念,会最先被淘汰。

未来,主宰中国鸡蛋市场是那些规模适度、面向终端的中小养殖企业,那些懂技术,会经营养殖户。

以量取胜的思维落伍了,市场不缺蛋了,只缺“好”蛋和“贵”蛋。

无论你在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养殖规模必须和销售能力相匹配,能卖出多少蛋,就养多少鸡;提高质量,发展特色,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有忠实的终端客户群体,不管是周边的客户,还是网络上的客户。

没有自己的终端销售渠道,养鸡如同赌博,随便一波蛋价暴跌,就可能席卷你全部财富。



河南明磊(集团)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Henan MingLei (group) animal's pharmaceutcal co., LTD

百年明磊





河南明磊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以“做生态兽药,促食品安全,保人类健康,以服务存客户,以效率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的诚恳态度与广大经销商、养殖户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愿与各地畜牧界的优秀同仁真诚合作,携手共赢,共创畜牧业的辉煌明天!




觉得不错,请点赞↓↓↓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