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变暖,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细菌性中毒或感染疾病。
一般来说,换季时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可归结为三类,分别为毒素类、细菌类和病毒类中毒。或因不注意卫生或各类生熟食品加工储藏不当,风险会进一步加大,体质较弱的小伙伴往往是高发人群。
体质虚弱的小伙伴
↓↓↓
这些食物
有风险
1.四季豆含天然毒素,彻底煮熟才可吃
四季豆潜在毒素类中毒风险。生的或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若没有被完全破坏,吃后便会中毒,一定要彻底煮熟后才能放心食用。
2.路边野蘑菇难分辨,出门不要随便采
野生蘑菇有毒素类中毒风险,它们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合物,如毒伞肽、毒蕈碱等。鹅膏菌和豹斑毒伞是含有剧毒的常见毒蘑菇。普通人难以区分野生蘑菇是否可食用,大家出游时切记不可采摘。
3.海鲜多有副溶血性弧菌,需彻底加热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属于细菌类风险,主要污染海产品或盐渍品,如蟹类、乌贼、章鱼、墨鱼、带鱼、海虾、螺肉、腌肉、咸菜等。在食品被污染且存放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会大量繁殖,食用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则易中招。
4.未煮熟的贝类不能吃,诺如病毒隐患高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属于病毒类风险,其感染常与进食未煮熟的贝壳类产品有关,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生熟分开,加工食物(特别是贝类海鲜)要彻底煮熟烧透。
5. 禽流感季节性流行,不接触活禽、病死禽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冬春季节,其H7N9亚型和高致病性H5N1亚型常在禽间出现季节性流行,属于病毒类风险。大家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鲜、冻禽畜及其产品,如“冰鲜、冻鲜”禽肉产品等,并烧熟煮透后再食用。
防中毒
打
“预防针”
第一针
看温度
随着气温升高,很多食物的保质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关注保质期的同时还要关注“保存温度”。
当务之急就是打开冰箱、食品袋好好检查,即将过期的食物赶快丢掉。同时还要保持食物的存放卫生,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食炊具分开使用。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
第二针
勿贪凉
春天气温变化无常,冰镇饮料、各色雪糕自然就成了众多年轻人热衷的对象。过分贪恋冷食的下场可能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大量的冰冷食物让肠蠕动瞬间加快,最终引起腹痛腹泻。
食用冷饮、暴饮暴食必然会让肠胃疲软,出现各种不适。高温难耐时喝上一杯常温清水,也可有效祛除高温,切记不要贪凉!
第三针
勤洗手
对于感染性腹泻,经常洗手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引起腹泻的细菌很容易从手传播到口中。因此,在准备食物前、去过厕所后,都要用肥皂(不一定用抗菌皂)彻底洗手至少15秒钟。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