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榜样人物】医疗设备的“保健医生”——多鲁坤·色依提

一提到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为人诊断、治疗的专业人士,他们必要时会借助一些医疗设备。而这些医疗设备一旦“得病”,会有谁来“治疗”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整天穿梭在医院各个科室,为医疗设备进行“保健治疗”。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位被他们尊称为“师傅”的人,他就是在我院医疗器械中心工作三十多年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多鲁坤·色依提。

临床医学工程师像是医疗设备的“保健医生”,不仅需要维修、保养设备,还要给设备做一些“小手术”,让它运行得更稳定、更健康,为临床医、技提供安全可靠、质量保证的医疗设备。临床医学工程师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采购、评估、维修和医学信息管理等技术保障工作,寒来暑住,培养过众多徒弟的多鲁坤师傅在自己的岗位始终坚守,一丝不苟地维护着医院的设备。

提到老工程师多鲁坤,他的徒弟不禁竖起大拇指:“没有我师傅处理不了的设备故障,只要师傅在身边,我们处理问题心里就有底了。”

“是缘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与医疗设备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有时呆在医院的时间比呆在家里的时间还多,”多鲁坤·色依提谈到自己的工作时,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欣慰,“只要用心,愿意花心思在这方面,看似复杂的设备其实维修起来没什么困难。医院里每一台设备的结构、线路板接点都在我脑子里,我同样会用‘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手段为有问题设备进行诊断。”

“闻就是用嗅觉,一台从表面看似正常的问题设备,用其它的方法找出不问题所在,这时就得靠‘闻’,细微的气味差异,就会准确找到问题点,这样解决起来就快速、准确了。”多鲁坤•色依提谈到他“治疗”设备故障时,轻描淡写,其实有谁知道,在这看似轻松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倾注了多少汗水。

勤于学习,善于钻研,拥有扎实的业务基础,是成为合格医工的基本品质。90年代,我院重新进行科室划分,多鲁坤从药房调入设备科从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面对种种困难,他从头学起。缺少专业教材,他就把几十张设备图纸装订成册,随时查阅;没有老师,他就将一本本英文设备说明书逐字翻译精读,经常打电话向设备原厂技术人员咨询技术问题,甚至自己掏腰包,为对方付电话费、请对方吃饭,只为能学到一些真功夫。

多鲁坤回忆:“那时候满脑子都是设备,就连做梦有时都在划线路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成了设备维护的行家里手。有一次,多鲁坤在日常巡查时,听见CT机架内发出一阵异常声音,他敏感地判断设备要坏了,马上打开机架,并进行检测,最终找出异响原因,原来是机架变频器输出电压不稳,导致机架旋转制动时无法及时刹车。如若发现不及时,整个CT机架的主轴及刹车就会严重受损,从而导致CT主轴损坏,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最终,他带领的团队仅花费不足2万元的费用,就修好了原厂报价近20万的旋转变频器。

这样的情况在多鲁坤工作中不胜枚举,他将这些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经常会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传授“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判断机器故障”的绝招,使其它工程师们获益匪浅。在多鲁坤师傅的引导下,医疗器械中心通过“技师讲堂”和“实训讲座”培训青年维修工程师,并根据统筹学原理和设备维护的技术要求,总结出的勤问、勤看、勤听、勤用、勤记、勤动及勤想的“七勤”维护流程法。这种优化的检修维护流程,已成为维修科各维修工程师的行为准则,医疗器械中心一批新生代的青年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多鲁坤师傅就是这样一位老医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岗位上工作着,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着对设备“保健医生”这样一份工作的热爱。


文/医疗器械中心 达志鹏

健康报 王黎虹

图/刘海 

编排/王黎虹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