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心脏病, 时由于肺组织、 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 功能异常, 产生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压力增高, 使右心室扩张和(或) 肥厚, 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病因】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 病因分为三类, 主要由支气管、 肺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肺血管疾病等引起。 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 占 80%~ 90%。 各种原因导致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 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 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 使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 产生肺动脉高压, 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临床表现】 临床上除原有肺、 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 主要是逐步出现肺、 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肺、 心功能代偿期时出现咳嗽、 咳痰、 气促, 活动后可有心悸、 呼吸困难、 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急性感染时上述症状加重, 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时出现呼吸衰竭、 右心衰竭, 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
【治疗原则】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积极控制感染; 通畅呼吸道, 改善呼吸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呼吸衰竭和心积极处理并发症。 缓解期原则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 主要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去除诱发因素, 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使肺、 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3. 用药指导 (1) 利尿药: 常用的有氢氯噻嗪、 氨苯喋啶、 呋塞米等。 利尿药有减少血容量、 减轻右心负荷、 消除水肿的作用。 原则上宜选用作用轻的利尿药, 小剂量使用。 应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钾、 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 过度脱水引起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血液浓缩等, 应立注意观察。 利尿药尽可能在白天应用, 以免病人夜间频繁排尿, 影响睡眠,(1)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防止急性发作的重要性,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避免和防治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
(2)坚持家庭合理氧疗,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流量1~2L/min,浓度在25%~29%,吸氧时间在15小时以上。避免自行将氧流量调大,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坚持持续吸氧,特别夜间持续吸氧,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鼓励病人戒烟,吸烟可引起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障碍,使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多,使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减弱,易发生感染。
(4)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饮食,避免进食产气及引起便秘的食物,腹胀期间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适量饮水,并且保持口腔清洁。
(5)病情缓解期,可根据肺、心功能及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比如散步、气功、太极拳、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等,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6)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病人的神志淡漠、嗜睡、躁动、口唇发绀等加重,均提示病情变化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诊治。(图/文 内三科祁玉诚)
。
执行主编:唐胜凯 责任编审:康丽娟 技术编辑: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