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报告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成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各位嘉宾,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健康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双提升,昨天大家通过在上海的实际调研采访,对上海的医疗技术能力,以及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比较直观的感受。今天上午我们在瑞金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相关嘉宾向我们系统全面的介绍国家,特别是上海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首先请我介绍嘉宾。他们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女士,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闻大翔副主任,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谭申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翟介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郭燕红
各位同仁嘉宾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在上海召开这个发布会,很高兴跟大家介绍一下整体情况。大家都知道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是维护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工作任务,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疗管理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规范标准、完善质控体系、科学精细指导和推进质量公开等具体举措,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和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在国家层面,颁布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理顺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同时,颁布覆盖各专业的临床指南、技术规范、质控指标、临床路径等推动医疗质量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省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报告、监测、共享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自2015年起,我委连续3年组织编写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全面客观展现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为促进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持续改进,以及政策制定和指导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在省级层面,各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域内的质控体系,细化工作,形成既与国家对接,又适合本地区特点和发展情况的质控指标和工作机制,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同时,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和同质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例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开始组建了省级质控中心,目前共设立了60多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区级层面建立了质控小组,基本实现了专业全覆盖和网格化的质量管理。同时,还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筛选出高风险专业与科室、疾病与手术,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预警信息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
在机构层面,各医疗机构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组织体系,组建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医疗管理人才的培养,广泛应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同时,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推进日间手术、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等先进的诊疗方式方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性化诊疗。比如上海瑞金医院组建了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为不同阶段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为92.9%,临床疗效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通过构建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呈现出“四升一降”的变化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续下降。近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杂志发表的文章表明,我国采用医疗质量改进的多重干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1年的新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致残率,改善了患者预后。再以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为例,201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8‰,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达到3.01/10万,婴儿死亡率达到3.7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二是科学化管理促进了临床专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带动,我们产生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据统计,各专科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2万余项,申请各类专利达到7700多项,上海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达到748项,申请专利794项;我们的儿科专业有了较大的提升,全国儿科专业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81项,申请专利199项;而上海市的儿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达到42项,申请专利达到44项。昨天大家都参观了中山医院和瑞金医院,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技术和质量都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诊疗量突破十万例,位列世界第一,在国际上首创了多项技术,比如说在国际上首创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人体食道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分别被以我国教授的名字命名为“Poem ZHOU”和“STER XU”,首创的技术吸引了大批国外专家来华进修学习,也吸引了国际上的一些病人慕名来接受治疗。像昨天大家看到的,瑞金医院采用“砷剂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方法,使该疾病5年存活率从10%-15%,提高至目前的94%,缓解率达到97%,这一成果转化为全球认可的“上海方案”,并被纳入美国NCCN指南,成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
三是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介入、腔镜等微创手术方法广泛应用,过去需要3-5天住院时间解决的问题现在1天就可完成,过去需要大切口大创伤的术式,现在打几个洞即可完成,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日间手术广泛开展,极大了提高了医疗效率,全国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从2013年的11天下降至2017年的9.8天。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手术量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134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日间病房。其中,上海市是国内最早开展日间手术的地区之一,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全市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6.4天,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时间9.8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科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和可及性,为实现“健康中国”而不懈努力。
上海市是在全国较早建立比较全面系统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省市之一,上海的医疗质量管理以科学化、精细化见长,有许多值得向行业推广学习的经验。上海市的医疗机构在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方面也有很多成绩。今天,我们和媒体朋友们来到上海市调研,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并深入挖掘宣传好上海市的经验和成绩,从而推动我们的行业更好的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技术能力不断的发展。下面,请上海市的同志给大家具体介绍。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
尊敬的郭燕红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新闻发布会,非常荣幸代表上海卫生计生委为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本市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为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建设。医疗服务作为“四大品牌”之一“上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全过程的永恒主题和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坚持把医疗技术能力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把医疗质量水平作为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的基本底线,双管齐下,不断改善群众就医获得感。
在医疗技术方面。上海坚持以项目为形式,推动学科和专科能力建设。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率先启动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从2001年起,选拔建设了35个临床医学中心;随后陆续开展了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中之重等一系列的学科建设工作。通过多年建设,本市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成效非常明显,临床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学等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5家单位共获得16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项目,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科团队和技术:就像刚才郭局长介绍的,比如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年诊疗量突破十万例,位列世界第一,而且拥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首创在人体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开展肿瘤切除,首创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瑞金医院血液科将用“砷剂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白血病”这一成果转化为全球认可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一线的经典治疗方案,使该病的五年存活率明显的提升,缓解率达到90%,死亡率降到3%。同时也让该病的治疗费用大幅下降。现在欧洲该病的均次治疗费用大约为8.5万欧元,在上海瑞金医院同样治疗这个疾病,次均费用只要3.8万人民币。仁济医院肝移植团队共实施了小儿肝移植术1424例,占全国总数42%,年手术量连续七年位列世界单中心医疗体第一,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9.3%,优于欧美国家顶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儿科医院于2002年率先建立了“院前评估-院际转运-急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救治网络,16年来共计转运救治危重新生儿近万余例,实现新生儿转运途中零死亡,并创下多项中国第一,如转运我国体重最轻双胞胎早产儿、航空超远程转运7000公里的新疆患儿等等。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不仅在临床规模上位列全球前茅,在神经外科手术种类以及脑科学领域也不断的创新突破,尤其近年来,随着“颅内外脑血流重建术”创新,使难治性动脉瘤的全切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都了了明显改善。儿童医学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年心脏直视手术超3700例,复杂手术占比超过60%,手术总成功率大于98%,专科诊治规模、技术、质量均已接近或超过欧美同行先进水平。
所以临床技术能力也直接带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一共获得国家科技奖38项,占全国卫生系统该奖项的28.3%;肿瘤免疫与癌基因组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腔内治疗的主动脉新分型、多项靶向microRNA的体内干预治疗等技术均为国际上首次提出;培育出了包括心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肝肿瘤外科、口腔科等领域34位两院院士,基本上覆盖了主要临床专业。
在医疗质量水平方面。一是以质控组织为单元,实现质控体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海于1985年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组建质控中心的探索,并于90年代开始成批组建,由此逐步形成了“行政支持、专家管理”的专业质量管理模式,至今已在市级层面共设立了61个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基本实现专业全覆盖;在区级层面,16个区一共建立了近400个质控小组。由此构建起了涵盖临床、医技和管理三大门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区两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二是以质控标准为准绳,实现专业质控“标准化、规范化”。各质控中心着眼本专业质量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质控思路、制定质控制度、设计质控标准。截至2017年,发布的质控手册、标准、临床操作规范已达到52种,基本覆盖了所有专业;同时,开展全覆盖的质控培训,近5年来质控中心年均开展培训近200场,年均培训近30000人次。三是以质控监查为手段,实现质量监管“多维度、无死角”。在督查形式上,各质控中心结合专业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质量控制,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市830家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安全预警系统,远程采集医疗机构质控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实现实时质量控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并建立统计分析模型,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预警信息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督查范围上,市级质控中心的质控范围主要为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00张床位以上的社会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由各区质控小组覆盖,实现了质控“无死角”。四是以加强保障为支持,实现质控体系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专门从事质控中心管理和服务的事务性机构,形成了“行政部门-事务中心-质控中心”的组织管理构架,对各个质控中心的统筹协调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对质控体系给予充足的人力和经费保障,每个质控中心配备1-2名专职质控秘书,近五年投入运行经费已经近亿元。
凭借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双重支撑,2017年,上海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2.73亿人次、出院人数达到419.73万人、手术服务量达到230万人次,分别比“十二五”初期增长35%、56%和100%;三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降到6.4天,郭局也介绍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国为9.8天);同时,上海医疗领域“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我们立足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中国,切实增强辐射能力。在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39.29%为非上海常住居民,是国内患者流入量最多的城市。上述种种成果体现在上海市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3.37岁(其中女性达到达到85.85岁,男性达到80.98岁),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降到3.71‰,三大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水平,并居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打下扎实的健康基础。
下一步,上海将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对标顶级全球城市,以保障质量和安全为前提,以提升效率和水平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以及研究型医院,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为打造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医学高地做出新贡献!我就和大家介绍这点,谢谢大家!
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谭申生
尊敬的郭燕红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刚才闻主任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上海的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双提升的总体成效。接下来,我将从质控管理事务中心和质控中心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下上海医疗质量控制的一些探索和成效。
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质控中心建设、质控专业覆盖最全、质控标准最完备的城市。随着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质控中心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有效统筹和协调各个质控中心的工作步调,2012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质控管理事务中心,专门从事对所有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推进,从功能定位上看,即起到了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之间的“纵向沟通”作用,又发挥了质控中心与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办医主体之间的“横向协调”作用。
事务中心成立以来,主要在质控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上做文章:一是在管理上,体现在“精细化和规范化”。在精细化上,我们从各个质控中心的工作范围着手,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等文件精神,出台了《上海市医疗质控中心工作清单》,明确了每个质控中心的“规定动作”,即常见和多发病种、主要应用技术、核心管理制度等,有效避免了不同质控中心之间的管理界面的交叉和盲点,也为行政部门有效评估质控工作进展提供标尺。在规范化上,我们出台了《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医疗质控中心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以“两个办法”为依据,对质控中心进行模块化管理,即“设置、运行、考核、保障”这四个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引导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激发工作积极性。
二是在服务上,我们为质控专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联合江、浙两省质控管理部门,共同发起创办了长三角地区医疗质控管理论坛,自2013年起每年一届,轮流主办,已连续举办五届。论坛创办以来,参加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吸引了十余个省市自发参加,通过论坛,为长三角地区医疗质量同质化奠定了基础,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此外,针对质控中心负责同志多为学术专家,管理经历相对较少的基本情况,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着力开展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积极帮助质控中心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级;同时,把质控规范和质控结果纳入评审评价、绩效考核等工作,提升质控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医疗技术的提升离不开医疗质量的基础支撑。经过长期努力和工作积累,上海质控成效不断体现和放大。例如:挂靠中山医院的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开展了十余年的院感监控,医院感染现患率从2008年的5.4%下降到2017年的2.65%。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为例),从2008年的28.6%下降到2017年的5.94%,是10年来控制最佳状态;挂靠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妇科质控中心关注常见病多发病的质量管理,全市“异位妊娠”病种诊治达优率从2015年的77.2%上升到2017年为93.3%,I类切口(无菌手术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011年的100%下降到2017年的23%,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挂靠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质控中心以诊治过程中消毒隔离作为质量控制重点,2009-2017年关键指标“器械设备及消毒流程合格率”从86.65%上升到96.19%;“灭菌检测及器械包装合格率”从89.95%上升到95.94%,显著提高。上海第一家质控中心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对全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各实验室之间常见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逐年提升。例如:糖化血红蛋白的室间质评结果2010年变异系数大于8%,2017年CV值降至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国2.5 - 3.6%)。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在近年来病理诊断数量以每年12%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全市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持续维持在99.96%以上的高位水平。
尽管质控取得一定成绩,未来,上海还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以区域同质化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质控能级,有力保障就医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自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挑战生命禁区的追求已深深植入瑞金的骨髓。在21世纪初评选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中,瑞金医院占据其中两席。医院共设有45个临床学科和9个公共学科,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是全国学科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一、坚克难,以中国智慧保障人类健康。最近,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红遍全国,讲述了一个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群体的故事。其实曾经还有一种更为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现在经过瑞血液团队2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第一个可以被治愈的白血病。从找到全反式维甲酸,到证实并阐明了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分子机制,再创新性的提出联合化疗的方案,使该病5年存活率从10%提高至目前的94%,该成果被誉为“上海方案”,并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为了造福更多的病患,王振义院士没有申请专利,如今一盒全反式维甲酸仅售价290元,为全世界所有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这一成就成为世界首例诱导分化理念治疗肿瘤成功的范例,王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瑞金血液因此确立了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疾病诊疗模式。近五年来,我们在国际上率先进行精准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疗程缓解率就达到86.3%,领先于国际水平。领衔进行了国际上最全面的淋巴瘤基因组学图谱研究,并指导临床靶向治疗,使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超越欧美国家。此外,我们利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目前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总体有效率达到100%。
20世纪50年代,瑞金医院因成功救治钢铁工人邱财康而扬名中外,指导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的“瑞金公式”也在全球范围内沿用至今。近五年来,以烧伤、急诊与重症医学专业为引领的瑞金重大疾病救治体系日趋成熟,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层面几乎所有重大事故的烧伤与重症病人救治工作。现在,不仅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救治能力国际领先,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超过90%,而且还收治了区域内70%以上的危重孕产妇并保持了0死亡的记录。近三年打造的上海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将危重病人救治的绿色通道延伸到了空中和海上。正如纪录片《人间世》所展示的,瑞金医院的魅力和胆量,来自于对医疗技术的自信和对医疗质量的追求。
二、团队协作,以持续创新打造慢病治疗中国模式。1957年,瑞金医院确诊国内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奠定了中国内分泌代谢病学的基础,开启瑞金内分泌一个甲子的辉煌。近年来,瑞金内分泌学科建立起全世界最大样本的内分泌代谢病数据库,开拓性创建34项临床新技术,使以往难发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误诊率、死亡率与复发率同步下降5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内分泌科还创建了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度甲状腺眼病的方案,使患者治疗反应率从40.0%提高到76.9%,这一方案也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案。对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经验也被写入国际专家共识。
如今,瑞金开创性建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项目,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有301家医院报名加入,110家代谢中心已经开业,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管理3.5万名患者,这是首次尝试打造覆盖全国的在线整合式诊疗一体化、标准化及规范化的慢病全程管理模式。2018年2月,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中国,特地观摩代谢中心的展台。
三、勇闯禁区,以前瞻性视角颠覆中国外科治疗理念。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坚持制度创新,国内首创多学科“一站式”综合治疗模式,经中心治疗的患者五年总生存率为92.9%;坚持服务创新,设计上线使用“智能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系统,实现“365天,24小时,1部手机,医患0距离”病患人文化全程关爱;坚持理念创新,牵头建立上海交大乳腺癌网络数据库,随访完成率高达99.9%,搭建乳腺癌辅助治疗MD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极大改善诊疗效率;坚持团队创新,在日间化疗区,2017年安全实施高效、安全的7485人次化疗;坚持人文创新,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疗”品牌,践行“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瑞金精神,才能实现技术服务双提升。
瑞金医院微创外科被称为中国微创外科的摇篮,拥有亚洲内镜腹腔镜外科医师协会指定的手术培训中心和国际胆胰机器人手术培训基地,为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培养了近万名外科医师。近年来有12项中国首例和3项世界首例微创外科手术在瑞金医院完成。现在瑞金外科微创手术已能完成除了肝移植以外所有的普外科手术。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截至上周,瑞金医院完成了886例胰腺癌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是全球该类手术量最多的医疗中心之一。
而瑞金外科最为令人钦佩的是,以郑民华教授为代表的一代瑞金外科人在不断提升自身微创外科水平的同时,还积极向全国推广微创外科“创伤小、恢复快”的理念,使得二十年前整个外科学界对于微创手术“放着门不走,偏要爬窗户”的误解,到如今整个中国外科都以微创为首选,微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传承百年历史,力争再创辉煌。瑞金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坚持医疗技术能力创新,以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首要任务,为将上海创建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努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历经80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中山医院在医、教、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打造了医疗服务的中国自信!
一、攻关重大疾病,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舞台刻上“中国标准”(一)国际首创晚期肝肿瘤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中山医院始终致力于肝癌的早诊早治,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肝癌从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病人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达26.8%。在肝移植方面,提出了“上海-复旦标准”,使肝癌病人中适合肝移植的比例扩大了40%,移植后3年生存率达80%,与国际的米兰标准相当。此外,创新多项肝移植技术,扩大供肝来源,实现了世界首例利用废弃肝行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术、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肝移植术等。(二)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国际领先。中山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通过扩大手术适应症和综合治疗,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7.1%。同时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疗效。该研究成果被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引用,并主导制定结直肠癌肝转移专家共识。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手术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从36%提高至53%。该项目于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内镜中心成为国际内镜技术的示范基地。早在2015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诊疗量就一举突破十万例,获得6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内镜下治疗病人量稳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首创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POEM ZHOU)、内镜经隧道黏膜下肿块切除术(STER XU)等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平均每例费用节省上万元人民币。国际多项内镜手术指南规范均由中山医院主导制定,让国际内镜诊疗接轨“中山标准”。
二、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多项原研技术,在常见病多发病领域写下“中国智造”(一)研制冠脉介入的“中国心”。中山医院心血管团队主持研制了国际首个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使致死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了近50%。该新型冠脉支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2%,平均每年超过10万例冠心病病人获益,于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团队进一步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例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并完成首例植入术,标志着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二)全球首个肝癌核酸诊断试剂盒及检测系统,用于临床诊断。中山医院肝肿瘤团队历经9年攻关在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技术上有两项重大研发成果,并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miRNA试剂盒研制成功并获得了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Ⅲ类注册证,在临床上可更加准确地诊断早期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该试剂盒的推广应用预期可将我国肝癌病人的总体5年生存率从目前的7%提升至20%-30%。
三、整合资源 优质高效 建立诊疗快速通道 提高诊疗效率。为提升医疗服务需求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中山医院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检验科为例,每年工作量以超过15%的速度迅速增长,2017年开展检测项目近600项。医院依托信息化管理,创造性地建立了“诊疗快速通道”工作模式,百余项检测项目的报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为实现长江三角地区门诊患者“一日就诊”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保证。目前,该工作模式已推广到全院诸如影像医学中心、内镜中心等科室,极大地方便了病人,明显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中山人将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积极投身医疗改革,立足病人需求,对标国际水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让中国人能够在家门口得到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
郭局长,闻主任,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同道,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创新技术和精细管理,推动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双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秉承“仁术济世”的核心价值观,聚焦重大、疑难危重疾病,创新技术、精细管理,形成了有仁济特色的、与上海创建亚洲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优势学科。
一、以医疗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一)从“拓荒者”到“领跑者”——小儿活体肝移植手术量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肝移植由于技术难度极高,一直被喻为外科领域的皇冠,而小儿活体肝移植则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我院肝脏外科于2006年开始致力于小儿活体肝移植的探索,经过十余年的拼搏、创新,该学科已成为国内成长最迅速的学科之一。2017年实施小儿肝移植术442例,占全国总数的68%;累计实施小儿肝移植术1424例,占全国总数42%;年手术量连续七年位列世界单中心医疗体第一;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9.3%,优于欧美国家顶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创建了国内最早最大的儿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募捐额已突破3500万,救助了800余名贫困患儿的生命。已接纳27名来自英国、日本、芬兰等医学发达国家的医务人员进修和培训,肝脏外科已成为中国医疗服务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二)精准微创快速康复--泌尿系三大肿瘤的诊治位居全市前列。在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下,我院近三年实施泌尿系三大肿瘤的手术在全市市级医院占有率稳居前列,2017年,肾脏恶性肿瘤手术占22%,全膀胱手术占24%,均列全市第一;前列腺癌手术占全市的18%,列全市第二:总手术量为14513例,较2005年的3795例增长了382%;平均住院天数仅2.48天。我们对标全美泌尿外科排名第一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我院手术量多了2倍多,而平均住院日少了近2天。(三)创新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诊治方法和药物。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团队通过研究,确立了血硫胺素代谢水平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理想标志物,合成了新型PET示踪剂,研发新型防治药物,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文,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临床Ⅱ期试验。该药物也同步在美国开展Ⅱ期临床试验,有望在2021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报批新药证书,投入临床使用。
二、聚焦疑难危重疾病,凸显大型综合医院的功能定位与社会责任
(一)将疑难疾病的医疗经验,写入我国“健康史”。在疑难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得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截止到2017年,我院为15万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其中80%以上是兄弟省市患者。创新性提出更适合我国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新策略,改写了欧洲肝病协会提出的“巴黎标准”。2017年我院风湿科为20余万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其中60%以上来自海外和兄弟省市,70%以上的首诊患者作为疑难杂症来到我院。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风湿专科之一,早在1987年就主导制定了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即“上海标准”,并制定亚太地区狼疮肾炎的指南。大家知道,小肠血管病变导致出血治疗困难,是一个长期诊断和治疗的难点,我们原创性提出的沙利度胺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入了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得到世界公认并在临床推广。
(二)守护母婴健康,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现上海水平。我院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由妇产科、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等近30个学科组成。近十年来,累计抢救妊娠合并心脏病、风湿性疾病、重症肺炎及产后出血、重度子痫等妊娠并发症1025例,总体抢救成功率达到97.37%。2017年,我院抢救危重症孕产妇167例,占全市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人数的43.38%,抢救成功率达98.8%。危重孕产妇的成功救治彰显我院综合实力,也体现了上海水平。
三、精细管理提升内涵,仁济“日间医疗”模式推广全国
我院于2005年率先开展日间医疗,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微创技术和精细管理,打造仁济日间医疗服务品牌。2017年,仅占全院6.2%手术床位的日间病房,手术量达35125人次,占全院择期手术量的42.84%,其中III、IV级手术比重为56.5%,是全国日间手术占比最多、手术等级最高的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均次费用的降低和住院时间的缩短带给患者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今,我院已接纳全国近200家知名综合性医院同行的参观和学习。
当前的上海,创建亚洲医学中心、成为全球卓越城市、打响四大品牌,身处其中的仁济医院将以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为驱动力,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开创仁术济世的新篇章,创造健康中国的新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
各位领导、同道、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的题目是“技术、质量、人文并重,打造有温度的一流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在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由上海市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共建的一所年轻的三甲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目前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或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先后获得六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小儿心血管专业是全球最大的小儿先心诊治中心之一,先后开拓性地攻克了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大血管转位手术技术、全反心手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关键技术并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年心脏直视手术超3700例,复杂先心手术占比超过60%,手术总成功率大于98%。也查证了一下,去年,儿童医院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先心手术死亡率是2.1%,我们是1.9%。继续保持着最小手术年龄出生2小时、最轻体重850克的国内记录。欧洲心脏中心数据”气泡图”显示,儿中心先心诊治规模、技术、质量均已接近或超过欧美同行先进水平。世界小儿心脏外科协会副主席Dr.Richard Jonas等国际权威专家评价:儿中心心血管学科是全球最为成功的诊治中心之一,并已将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推广到中国各地。
儿童血液/肿瘤中心也是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诊治中心之一,年收治白血病等新发肿瘤病例大于60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大于180例。是国内最早吸收引进微小残留病(MRD)流式分选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先后牵头制定8项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尤其是“急淋-2005方案”以其“高效价廉”优势,为国家2009年出台“新农合”两病保障新政做出了重要技术支持。正在进行的“急淋-2015方案”由内地18家医院,香港和新加坡组成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三年儿童急淋白血病生存率大于88%,已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发育行为儿科所开展的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研究、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应用研究,不仅分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使用无铅汽油,改变“十聋九哑”传统认识、取消小学生早自修等多项国家政策实施做出重要努力。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为此刊登专报,高度评价我国为儿童人群健康促进所做出的出色成就。
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的建设资金的支持下,重点学科发展也大大推动学科群技术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还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小儿先心合并气道狭窄矫治术、宫内胎儿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小儿单孔腹腔镜外科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技术)、以及罕见病现代分子诊断技术等一大批技术能力提升项目。2017年,全院CMI指数位列上海市级医院第一。
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在国内较早构建了“3Q”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包括:(1)基于制度建设的决策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的三级“QA”质量保证体系;(2)基于线上、线下“质量指标监测系统”的“QC”质量控制体系;(3)基于“鱼骨图”分析、PDCA、“6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在内的质量持续改进的“QI”(质量改进)体系。同时,在上海乃至在全国率先通过了一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第十届“质量金奖”。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肩负国家使命是儿童医学中心始终追求的文化理念。我们率先在全国构建了“无哭声医院”计划,先后获得了本市和国家的一系列品牌项目的奖项。以“三个统一、四个统筹”为原则的“上海东部儿科医科联合体”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在《英国医学期刊》子刊以《中国社区管理模式下的儿童哮喘控制:队列研究方案》予以全球发表。
同时,跨省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已经覆盖全国18个省市近150家成员单位,重点聚焦临床技术规范、大数据登记与应用、质量控制与管理、实验医学等四大领域质量规范。医院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结对阿富汗、南非等近十个国家支持专科技术发展和人道慈善救助。
不久前,上个月的六一儿童节,由儿中心牵头发起,五大洲包括美、日、韩、以色列等十余国家高水平医院联合签署的《儿童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上海倡议》正式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医学必将走进国际舞台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
尊敬的郭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突显专科特色,聚焦疑难重症,打造医联品牌,全面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是集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回顾儿科医院66年的发展的历史正是中国儿科的发展缩影。医院学科实力领先,临床专科特色突出,学科辐射惠及全国,国际合作广泛。目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年门诊量230万,年出院患儿4.5万,年住院手术量2.8万。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一、做实危重新生儿救治体系,编织健康生命网。我院大胆创新,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创立新生儿转运新模式。2008年,纳入上海市卫生局建设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统一部署,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完善的服务流程,率先建立国内领先、符合国际先进理念的“院前评估-院际转运-急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救治网络。依靠“政府部门监管、专业机构质控、医疗机构负责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有效联动机制,该网络已成为有力保障新生儿健康的“生命之网”。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新生儿院前转运中心,作为代表中国新生儿危重病救治和转运最高能力的标杆中心,我院16年来共计转运危重新生儿病人近万余例,承担上海9个区的常规转运工作,并辐射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在生命起跑线上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在转运途中,可实现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亚低温治疗、一氧化氮吸入、体外膜肺等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手段 转运途中未发生一例新生儿死亡,并创下多项中国第一,如转运我国体重最轻双胞胎早产儿、航空超远程转运距离7000公里的新疆维吾尔族病人等。每一例成功转诊的患儿都充分体现了“生命之网”的高效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被国务院督导组赞誉为“非常值得推崇和赞扬的重大举措”。
二、搭建疑难罕见病诊治平台,福佑儿童健康成长。我院于2016年率先成立国内首个诊断不明疾病诊治中心(UDP),为全国罹患诊断不明复杂疾病的患儿搭建国际一流的诊治平台。依托“分子遗传诊断中心”、“精准医学中心”、“转化医学”等诊治平台使得4500多例儿童疑难罕见病得以确诊,还发现胆汁淤积症等一批新的致病基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准诊断伴以精准治疗,为疑难罕见病患儿带来生命新希望。我院在国内率先采用立体定向颅内深部电极精准植入和局部热凝微创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术后无发作比例达90%;我们自主研发,利用国产18F-多巴PET成像技术,顺利完成国内首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婴儿的病灶精准切除诊治;在国际上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精准修复连体婴多发畸形;在国际上首次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L-10受体缺陷症,该技术还应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危重病例,总体生存率达82%,无病生存率达72%。病例数和疗效国际领先!
三、“家门口的金字招牌”提升就医获得感。我院自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儿科医联体模式,先后成立由复旦大学10家附属医院组建的儿科横向医联体和覆盖闵行区内所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综合医院儿科的纵向儿科区域医联体。通过”三个平移“(管理平移、技术平移、品牌平移)和”四个统一“(统一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统一的医疗服务模式、统一学科发展规划、统一信息化共享系统),推进区域儿科协同发展,引导儿童就近有序就医,该模式为上海和全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参照模板。2016年,上海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我院负责南片区:闵行、徐汇、松江、金山、青浦五个区的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区域儿科服务能级得到大幅提升,给不少家庭带来了好消息,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有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金字招牌“,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
2017年,复旦儿科医联体内的综合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人数为137.6万人次,同比上涨10.1%,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就诊比例同比上涨16.8%。同时儿科医院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合理,病人分流效果明显:普通内科比例从2014年的36%降至 2017年的27.5%,儿童疑难专科病比例从41%上升至57%,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定位日益凸显,建设成效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为全国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参照经验和模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医疗质量水平,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来源:央视网、健康中国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