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Nature Microbiology:噬菌体病毒是否是导致炎症性肠炎的元凶?

最近《自然微生物》杂志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部分噬菌体能够感染胃肠道菌群,这可能与炎症肠炎(IBD)相关。微生物群落最近一直是炎症性疾病研究的热点,今年五月份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肠道菌群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而本次的研究发现无疑进一步揭示了在这一过程中感染菌群的噬菌体所发挥的作用。

 

本文的第一作者,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和微生物系的Breck Duerkop表示,“在炎症性肠病期间,肠道粘膜表面的噬菌体数量增加,这表明噬菌体在IBD中扮演着一个目前尚未明确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研究中,实验人员搜集了T细胞转移性肠炎模型小鼠的排泄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了小鼠排泄物中噬菌体的基因数据并于健康野生鼠的基因数据进行对比。随后,根据NCBI数据库内的信息对这些基因所从属的肠道菌群变化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在T细胞转移的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的菌属构成所发生的变化与炎症肠炎患者的肠道的变化相一致。之后研究人员持续地跟踪检测了小鼠模型中噬菌体群落的变化现象,结果也与NCBI中的数据产生了惊人的吻合。


T细胞移植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与炎症肠炎患者相一致

 

T移植小鼠模型与健康小鼠模型相比,噬菌体构成在实验第42天发生了较大差异

 

Duerkop表示:“小鼠模型中的数据与实际患者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噬菌体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的,那么我们或许就能找到疾病治疗的方法。”


Duerkop在文章中写到,宿主炎症对噬菌体群落的干扰因素有很多,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噬菌体可能会把基因组插入到细菌中形成溶源性细菌,炎症环境也会刺激部分噬菌体增殖,从而造成噬菌体丰度的改变。他认为如果可以阻止部分噬菌体对益生菌的破坏,那么就可能会起到疾病治疗的功效。

 

与本文没有利益关系的芝加哥大学胃肠病学、肝病及营养学教授、医学博士David Rubin表示:“这项研究证实了噬菌体种群的变化与炎症的相关性,并描绘了IBD中肠道菌群所可能起到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体内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大肠中生活着一万亿种生物,其中包括噬菌体和酵母。微生物与IBD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到底是菌群驱动了炎症还是炎症改变了菌群这一问题仍需要探究。这一重大突破很有可能让那些IBD患者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人毕竟不是小白鼠,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现象在人体中的普适性。”


Duerkop在文章中提到的噬菌体疗法包括通过噬菌体促进益生菌的繁殖来治疗疾病或是将噬菌体作为标志物进行治疗人群划分。他认为这一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目前FDA还未批准任何噬菌体疗法进入临床,但是已经有人采用了这一疗法进行了十分有限的人体研究。虽然这一研究揭示了噬菌体与IBD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支持。而且这一治疗理念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临床数据支持,那么很有可能会为IBD的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IBD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常见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所有这些疾病都涉及到了具有慢性炎症的胃肠道系统,包括不同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患者。患者大多在疾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然后突然发病。目前这一疾病的成因尚不明确。在美国,这一类疾病的患者规模达到了160万人。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