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卫生计生委坚持问题导向,促进解放思想,高质量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前,全市新建成、在建、拟建医疗卫生重大项目总投入近60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市公共卫生中心异地新建工程建成投用,异地新建的江都人民医院项目、宝应人民医院项目及高邮人民医院东院新建项目全面建成投用,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创成二级医院或达到相应标准,各项主要健康指标全面好于省均水平。
率先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突出思想解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全省率先建立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总投资11亿多元,覆盖基层人口200多万,打通双向转诊通道,被列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得到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批示肯定。18家区域中心均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功能介于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床位在100-350张之间,全部配备螺旋CT、胃镜等高端设备,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满足不低于50%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其它乡镇卫生院重点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医养融合服务等方向转型发展。
预计到2020年,18家区域中心全部创成或达到二级医院标准,门急诊人次、业务量力争较2017年翻一番,住院人次力争提高50%以上,二三级手术范围进一步拓展,满足基层百姓急难危重的医疗需求,使基层首诊成为现实。
深入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破解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
突出政府主导,体现精准帮扶,深入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级各类医联体17个,115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基本实现纵向医联体全覆盖。
在市域,以三级医院为龙头,鼓励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到今年底,苏北医院与李典、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紧密型医联体,与汤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联合病房;扬大附院与头桥中心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与氾水中心卫生院、汊河卫生院建设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到2020年,苏北医院、扬大附院与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建立联合病房、联合科室或实行全面托管。在城区,到2020年医联体核心单位每家将紧密型帮扶3个以上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域,每个县(市、区)力争至少建成3个有明显成效的紧密型医联体。
积极打造“云上扬州—智慧健康”项目,破解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难”。
突出互联互通,强化顶层设计,建设高质量的 “云上扬州—智慧健康”信息系统,为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总投资8750万元的“云上扬州—智慧健康”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初步实现全民健康信息专网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全覆盖,初步建成扬州市统一的预约挂号系统,初步建成远程诊疗服务系统,打造苏北医院、扬大附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等四大会诊中心,覆盖并连通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今年底初步建成县域内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心电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市区250万张居民健康卡的免费发放,建成卫生应急紧急医疗救援信息化项目,医院血液信息联网项目,区域疾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项目,让全市居民都拥有一份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及时方便地获取个人健康医疗数据。
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破解基层卫生“人才荒”。
突出政策引导,加大人才引进培育,为基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双千人”定向培养计划,今年完成面向村卫生室的“千名”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2022年完成面向乡镇卫生院的“千名”大专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基层卫生人才招录政策,采取提前招录、允许年内多次招录等方式,对研究生参加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录的,直接考核录用;对本科生参加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录的,按照1:1招录比例开考。2017年各县市区引进硕士41人,本科学历175人。
探索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编制共享机制,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集中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机构人员逐步纳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编制管理。深入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市级全科规培生的生活补助,2017年补助达到247多万元。
供稿:扬州市卫计委办公室